首页 -> 2006年第5期

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作者:孙金利




  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批评学生之时,便如怒目金刚,斥责之言如狂风暴雨,直刺学生肺管,以期求得切学生之肤,令其改正,然,效果无法长远,甚至求近也难。成语有云: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我想,这对教师批评学生不无启示。下面,举这样几例。
  
  一、以理示警,以求学生自悟
  
  禅宗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赶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
  “什么叫够了?”师父问。
  “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
  “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
  徒弟照办。
  “满了吗?”师父又问。
  “满了!”徒弟十分自信。
  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儿没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
  “这回满了。”徒弟面带愧色。
  师父又抓来了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又问。
  “满了!”徒弟似有所悟。
  此故事,师父对徒弟的批评是心平气和的,是充满哲思的,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也没有义正辞严的批评,但所作所为所言均是批评徒弟的,但没有一点横眉冷对,所以徒弟没有逆反心理,而是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师父的批评。
  
  二、以身示教,以使学生自明
  
  古书里记载的薛潭学技的故事,便是以身示教最好的例子。薛潭以为自己已经学成,便辞师下山,老师也不阻拦,且设酒宴欢送。临别之时,老师为薛潭高歌一曲。歌声声振林樾,响遏行云,美妙无比,薛潭自比,惭愧不已。
  故事里师生之间无口角之争,和谐友好。老师针对学生过错(骄傲和满足)以身示教。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了差距和不足。这种批评方式,既不伤师生和气,又给学生以享受,还给学生以教育。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善于引导,以致学生自达
  
  春秋时代,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三年,创作了“高山流水”。当成连先生听闻此作之后,并没有批评学生作品中的缺点。而是告诉俞伯牙:“我有个老师比我更高明!”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便引俞伯牙进入无人的海岛。当俞伯牙潜心于高山流水,方得领悟,当俞伯牙将修改过的乐曲弹给老师听时,成连先生连声赞美。
  我们教师在学生做错题时,多会斥责连声,相比之下,成连先生的批评才是真智慧,他只顺应学生追求进步的本性,令学生在情境中去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总之,批评学生的方法很多很多。但无论怎么批评,我们教师都要体现爱心,讲究批评艺术,给学生以良性刺激,让学生的过错给其一生带来积极影响。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