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百元大钞,我心中永远的痛

作者:陈伟林




  国庆长假后的一天中午,生活委员对我说:“我叫晓燕交午餐费,晓燕说放在书包里准备交午餐费的一百元钱不见了,现在正趴在桌子上哭。”我匆匆赶往教室,找晓燕了解事情的经过。
  晓燕的家是低保户,父亲早年病逝,留下一些债务。母亲身体不好,在做保洁员,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妹妹。丢掉这百元钱对晓燕来说是非同小可的。开学时我还专门为她向学校申请补助,让她免交了书杂费,可午餐费她是要交的。到了教室,找她谈话,只见她一脸惊恐。据她说上午钱还在的,中午就餐后回到教室,发现钱不见了。我一面劝慰,一面着手进行调查。可调查并没有结果,只是很多同学都怀疑她的同桌晓华,因为午餐后是他第一个回到教室的。晓华家境殷实,父母都在做生意,喜欢玩游戏。我仔细观察了晓华的情况,也找他谈了话,流露出对此事的怀疑态度。他语气非常坚决地告诉我:“他没有看到过晓燕的钱。”后来,我向全班同学说了晓燕丢钱的事,也讲了晓燕的家境。希望拿钱的同学能改正错误,也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多关心晓燕。当时我有意地多看了晓华几眼。直到下午上谈话课,没有人来说百元钱的事。于是谈话课的主题又是处理这件事了。我从巴金的“说话要说真话,做人要做好人”谈起,给全班同学讲了这种行为对班级和个人的危害等等。最后让同学们讨论,我们如何处理这件事。有的同学说给晓燕同学募捐;有的同学说同学间相互搜查;班长说可以请老师准备一只纸箱,让拿钱的同学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自觉把钱放进去。后来大部分同学赞成班长的意见。我虽然觉得这方法很幼稚,但当时无计可施,就只好试试看。于是我拿来53只信封发给每位同学,希望拿了钱的同学能把一百元钱放入信封,然后放到讲台边的纸箱里。信封收齐后逐一清点,结果什么也没有。可有很多同学不甘心,说:“这样不行,时间应该长一点。请把信封重新发给学生,放晚学时再收信封。”我想虽然希望不大,就依他们的方法再试一次吧。放学时清点收交的信封,发现一只信封里竟然有张百元大钞。我高兴极了,把钱给了晓燕,并兴奋地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有一颗失落的心又回到我们大家中间了。”
  本来这事到此就结束了。可几天后的一个早上,我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纸条,下面放着一百元钱。纸条是晓燕写的:“陈老师:我一百元钱并没有丢,我说了谎。我想这一百元钱是你放进去的,这样可以维护我班的声誉。我把钱还给你,谢谢老师,请老师原谅。”我读后,一下子懵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再找晓燕谈话。晓燕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国庆节时,她家的房顶漏水了,请人翻修。她妈妈递瓦片时不慎从两米多高的梯子上跌落下来,脚骨骨折,医疗费还是借的。她交不出午餐费,就想了这一下策。昨天村里知道他家的困难,补助了2000元给她家。她说上次撒了谎之后,非常自责。
  那一百元钱又是谁放进去的呢?这让我为难了,我想到了班长,这方法是他提议的;想到了那几个让我把信封重新发下去的同学,也许他们在想办法筹钱;想到了晓华,因为当时他受到过怀疑。我虽然做了大量细心的教育工作,但还是没有人承认这一百元钱是自己放的。可我也发现自从那天找晓华谈话后,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起来,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期中考试后晓华提出要转学到别的地方去读书了。在办理转学手续时,我一再询问晓华中途转学的原因。晓华的话让我十分震惊,他说,同学怀疑他,老师也怀疑他,他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与其生活在被怀疑的生活阴影下,不如换个学习环境。他也向我发誓:绝没有拿过别人的钱,也没往信封里放过钱。听了晓华的话,我不禁打了个寒噤,真没想到,竟会这样。
  如今,这一百元钱还躺在我的办公桌抽屉里,事情还没结束,似乎很难有个结局了。因为这要等待这一百元钱的主人站出来的那一天才能有个句号。我关爱晓燕,但抚不平她孤寂的心;我怀疑晓华,却给他造成了深深的伤害。晓华的话时时萦绕在我耳边,让我心有余悸,那存放着的一张百元钱成了我心头永远的痛。这件事使我感到班主任在对待班级中失窃的事情时,在没有充分证据时,应慎重处理,决不能轻易怀疑学生,否则会造成伤害,留下永远的痛。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