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构筑温馨的德育世界

作者:胡小玲




  德育应该是通向心灵,面向社会,指向未来的。它包含着对人性的解读,对生命的珍爱。高中时期是青少年从生理成熟向心理成熟的过渡期,是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人生理想、信念确立和整合的阶段,但由于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异时性和不平衡性,使得他们的心理过程出现种种矛盾和冲突,呈现出一种成熟前的不调和性和动荡性,常常表现为偏执、冷漠、逆反、自我中心等。如果班主任采用简单粗暴的德育方法,师生关系将会紧张恶化,学生很容易自我封闭,产生敌对心理,有时甚至产生极端化的破坏性和反社会行为,走上犯罪的道路,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班主任应赋予德育情感化、个性化、生活化和生命化的特性,在德育工作中少一些埋怨指责,多一些感悟熏陶;少一些压制惩戒,多一些心灵震撼;少一些灌输说教,多一些自省体验;少一些外求他塑,多一些内求自律。班主任不仅做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要充当学生人生之旅的引领者、学生生活的关爱者和学生成长的监护人,教育学生学会关注社会,感悟人生,学会多维思考,实现自主发展,引领学生走过心理的动荡期,迈向人格健全的成熟期。
  
  一、美文教育,引导学生成为优秀大写的人
  
  一个“人”字,一撇是才能,一捺是人格。出色的才能加上健全的人格,才能支撑起顶天立地的“人”字。作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在人格教育上,我主要采用美文熏陶,学生感悟的方法,将一篇篇重在人性开发与启蒙的美文佳作呈现于学生面前,以文喻理。我推荐学生看《智慧背囊》系列丛书、林清玄的精彩人生寓言系列、影响人一生的100个母爱(父爱)故事、《哈佛家训》、《心灵鸡汤》……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些书里面的每一则小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每一段小经历都浓缩了生命的真谛,学生在欣赏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此外,我还经常给学生朗读《班主任之友》、《读者》、《教师博览》、《思维与智慧》、《素质教育大参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报刊杂志中富含哲理性的文章,必要时开展讨论,让学生体会人生真味,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做积极进取的人。白岩松的《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让学生意识到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要做一个事业有成的人,首先要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优秀大写的人;《母爱的方式各不相同》让学生懂得理解父母、敬重父母、孝顺父母;《上帝没有看轻卑微》使学生明白了父母无法选择,成长的背景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可怜是心灵的良知》教育学生拥有善心、拥有爱心;《宽恕就是释放自己》启迪学生宽容他人、提升自我;《学习着并快乐着》告诉学生如何体会学习的乐趣,做个乐学好学的人;《带着感激上路》则告诉学生心怀感恩,懂得付出、懂得给予;《上帝咬过的苹果》让学生知道珍惜拥有、热爱生活……美文佳作,是无言的召唤,呼唤人性真善美的自然回归;是黑夜中的航灯,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是清澈的溪流,洗涤心灵的浑浊和污垢;是和煦的朝霞,焕发蓬勃向上的光芒。美文教育,得春风梳柳之功,收细雨润物之效。
  
  二、哲学教育,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辩证思维的头脑是当代优秀人才素质的核心。中学生心理世界的“哲学贫困”常常导致了中学生的心理失衡。他们观察分析问题往往是直线的、绝对化的,缺乏运动、矛盾、相对等唯物辩证的观念,因此,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在各种关系中正确地整合各种信息,学会在各种“矛盾关系”中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寻求心理平衡的支点,从而获得合理、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一次班里的两同学打架,最后发展到凳子相向,一学生镜片被打破,所幸凳子没有砸到人。经了解,其实两人之间本无芥蒂,学生汪只不过是想在课余找点乐趣,见学生潘趴在桌上,就多次去拍他的头,而潘正好心情不好,多次抗议警告无效后终于发怒,引发了这次打架。对于这件事,我进行了如下的处理:
  叫两位同学分别尽可能真实详细地写下事情经过,然后交换看对方的陈述,并互相指出对方不客观不公正的地方;两人写出十个假如,想像砸凳子可能引发的后果,即“假如凳子砸到……,就可能……”;让两位同学对整件事情进行反思,并写出至少十个假如,即“假如……,就不会发生打架事件”;让全班同学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并讨论以下问题:讨论一,作为旁观者,当两位同学发生吵架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讨论二,从这件事,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讨论三,你认为同学间怎样才能友好相处?
  刚开始,两位同学都觉得自己无辜,在描述事件时,各自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责任推到对方头上。通过互看陈述,两人开始体验对方感受,进行换位思考;通过反思过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通过想像,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集体教育中,两人更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事后两人都上交了一份歉意书,学生汪主动提出赔偿镜片,而学生潘则表示自己也有责任,愿意出一部分钱,两人一起到眼镜店修好了眼镜,并握手言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声色俱厉的责骂,更没有伤及自尊的体罚,只是让学生自己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在“立体”的生活环境里学会科学思维,学会自我整合,拥有生活智慧。
  
  三、生活教育,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班主任应积极开发德育资源,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激励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声。我结合文明素养工程,开展“美德在我身边”演讲比赛;针对虚拟世界的纷乱与失范,进行“网络与网吧”专题讨论;针对男女同学交往过密的现象,开展“相互学习,把握界限”的主题教育;由“辛酸父亲的来信”引发感恩活动,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唤醒学生的爱心、良知和责任感;用“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警示录”中惊人的数据、血腥的场面来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在世界无烟日进行“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签名活动;在“学雷锋日”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弘扬和彰显民族精神;播放“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让学生思索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播放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实况转播,激发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欲望,萌发献身科学的思想……德育工作的内容,可以是潜心准备,也可以是偶然所得;可以是身边生活的精彩捕捉,时事热点的有心关注,也可以是人情世态的窥看思考。通过关注生活,思考现实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唤醒学生对自我、对生命、对世界的感觉,引导学生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和谐。
  
  四、反思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告诫我们: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反思与省察是保证现代人有质量地学习、生活、工作,不断前行的导航。我国学者文秋芳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自我反思能力是在高中阶段形成的,并将影响其今后的一生。教师应抓住这一最佳期,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只有学会了自我反思,学生才能认同自己、悦纳自己、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反思教育是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班主任应指导学生逐渐由被动反思走向自主反思。
  被动反思在开始阶段,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弱,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混沌不清。我就自己充当摄像机,细心观察学生动态,并尽可能清楚真切、细节化地为学生描述其生活、学习片断,或描述同一阶段不同学习品质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表现,以再现情景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在反差对比中,在事实数据前,学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指导反思强调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思考自己当天或近阶段的学习生活状况。找学生谈话,我一般都是先让学生回顾近阶段的表现,然后自己说说所取得的成绩,表现好的一面,不够的方面,失误、失败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措施。学生唯有清楚自己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才会肯定自我、悦纳自己,也唯有意识到不足,才会自我教育,改进不足,自主发展。
  自主反思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时,他们就会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而走向独立。学生自己制订目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教师给予关注支持、建议和激励,引导和强化学生的正向行为,变“他律”为主的训导模式为“自律”为主的辅导模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温馨化的德育在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中发挥了良好的效应。班级成了学生幸福成长的家园,学生成了班级管理的主体,共同努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形象。在学校组织的各项团体比赛中,我班均名列前茅。拔草劳动以及时高效获得100分;采茶活动凭量多质好位居榜首;校广播操比赛,因静齐快而名列第一;在校篮球赛中,我班更是一路领先,轻松夺冠……良好的班级生态,同时又促进班级学科成绩的提高,在历次考试中班级学生总体成绩稳居年级前列。班级因而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级,我也获得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中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实践,让我深深感到:温馨德育,尊重的是个性,唤醒的是意识;付出的是激情,点燃的是信念;播洒的是真爱,收获的是未来!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