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意识忽略与视觉盲点

作者:王立华




  一次家长会后,我和几位家长进行了个别交流。
  “王老师,您感觉邢永珺这一段时间怎么样?”
  “邢永珺——”尽管邢永珺的妈妈问的问题很一般,但我当时却没有快速地给她一个比较详尽的答复,因为在我的脑海里邢永珺的形象并不饱满,换言之,我平时对邢永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邢永珺是那种让老师和家长很省心的学生。尽管她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总是很认真地按时完成作业;在课堂上老师布置什么任务她都积极完成;她几乎没有什么不良习惯,在我的印象中也没违反过学校的有关规定;她的性格温和,较为腼腆,很少主动找老师交流;她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特长或兴趣爱好,在各种班级活动中不显山不露水;尽管她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不足以影响全班各科成绩的平均分;她放学后准时回家,从不在外闲逛;回家后先写作业,然后再玩;尽量帮助父母做能做的事情;不随便向家长要零花钱;自己的东西收拾得很有条理;对亲戚朋友也很有礼貌……
  简单地概括后,我发现:邢永珺从来没有给老师和同学添过麻烦,是个很平凡的学生;在家是个听话孩子,也不给家长添麻烦。
  我不关注邢永珺,那我平时都关注什么样的学生了呢?我为什么关注他们呢?
  我关注了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不拉他们一把,他们会给班级的平均分扯后腿;我关注了纪律散漫的学生,不赶紧帮助他们,他们会给班级、老师和家长惹麻烦;我关注了有严重成长偏差的学生,不赶紧帮助他,就要出问题,伤害了他自己;我关注了有特长的学生,他们会在各种活动中给班级带来荣誉;我关注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我再辅导辅导,他们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是老师教学成绩优异的最佳体现。
  惭愧地说,如果让我凭印象谈谈自己的学生,能进入我的视野的都是我平时关注的学生,像邢永珺一样的学生则被我忽略了。
  但实际上,像邢永珺这样的学生有着很大的成长潜力,只要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的进步将是非常明显的。单从班级建设的角度看,像邢永珺这样的学生一旦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首先,会对班中的优秀学生构成一种刺激;其次,能辐射、带动暂时落后的学生。可我为什么没有关注他们呢?因为邢永珺不给我“添麻烦”,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班干部也不向我反映她的情况,在班级中我又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反馈体系,所以忽略她也是正常的了。
  这种“正常”的背后,反映出的却是班主任工作的盲点。从那以后,为了关注这些曾经被我忽略了的学生,我做了以下尝试:
  从思想上,我努力改变自己“由意识忽略而带来的视觉盲点”的思维定式,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我的帮助,并把“今天你帮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了吗”这一条加到我的《每日自问》里。
  在实践中,我设计了《学生成长情况记录简表》,专门记录我观察到的全班学生的成长表现,借助表格的内容来分析自己是否关注了全体学生。
  根据实际情况,我让像邢永珺这样的学生担任班里的课代表、生活部部长等,给他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同时,想办法促使这些学生活跃起来,积极参加各种班级建设活动。
  将有可能被我忽略的学生找出来,分给几位科任老师,请他们经常帮助这些学生。我还和他们商量好,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务会,专门研究学生的成长情况。
  建立每周一次的学生成长情况汇报制度,把学生的学习、作业、纪律等情况填写到《家校联系单》上,而且附上我对每个学生的成长意见和建议。
  尽管学生的成长表现不一样,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心理发展需要,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是班主任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统一。因此,在学生的成长中,班主任不能缺位。
  
  点评:
  从前,有人把社会上的一种工作方法“抓两头,带中间”引入到班主任工作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来,有教育工作者发现,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只靠“带中间”,总有疏漏,有违教育要面向全体、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原则。于是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抓两头带中间与抓中间带两头并重”的工作方法。这样,使全体学生都受到了教育者的关注。王老师的案例,恰恰是这种工作方法变化、发展的一个例证。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教育者的先进理念,来源于教育者对于教育原则和教育规律的把握,来源于教育者经常的反思。更来源于教育者的教育良心与教育责任感。因此,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学到的不只是一种方法,而是更多的东西。
  
  责任编辑:佟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