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由《雷锋当初学的谁》谈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作者:孙玉红




  雷锋,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那么,雷锋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吗?近日读《人民日报》陈思炳的文章《雷锋当初学的谁》,我发现有一个人对雷锋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雷锋初到湖南望城县委时的领导——张光玉书记。我仔细地琢磨这篇意味深长的文章,发现张书记身上有很多我们当今班主任应具备的人格魅力。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雷锋在随张光玉书记开会途中,看见路上有颗螺丝钉,他踢了一脚就走开了。张书记却走过去捡起来。装进了口袋。雷锋觉得奇怪:一个县委书记,捡个螺丝钉干什么?过了几天,雷锋要到一个工厂去送信,张书记拿出螺丝钉交给他带去,说:“小雷。咱们国家底子薄,要搞建设,就得艰苦奋斗。一颗螺丝钉,别看东西小,缺了它也不行。滴水积成河,粒米堆成萝呀!”这颗小小的螺丝钉,在雷锋心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参军后,雷锋在运输连当汽车兵,他没忘记张书记的榜样,找了几块旧木板。钉了一个“节约箱”,把平时捡到的碎铜烂铁边角料、螺丝钉等等,都装在里面。修车、修工具时能用的就用上,因此被评为“艰苦奋斗节约标兵”。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到类似的细节了吗?是否常常讲大道理讲得口干舌燥,却不愿弯下腰来捡起地上的一片废纸;是否常常告诫学生不要浪费粮食,而自己却常常在饭桌上留下只动了几筷子的饭菜扬长而去;是否在班会上大讲特讲“同学们要团结协作”,而自己却不经意间在学生面前指责甚至诋毁其他教师……在班级这方试验田里,老师种什么籽,就会开出什么花。张书记用无言的行动、有力的话语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作为班主任,“一言一行总关情”,“做”永远比“说”更有影响力!要让学生们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班主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二、走进学生,心手相与
  
  当公务员时,雷锋经常跟张书记一块下乡。当他看到张书记下乡常常是鞋一脱就下田,一边扶犁,一边和老乡搭话,分不清谁是民谁是官时,就暗暗告诉自己要向张书记学习。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走进学生之中,多和学生交流。凡事多商量是魏书生老师的经验,他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先和学生商量。商量就是最大的民主,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尊重学生。班主任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探究他们内心的真正需要,学生才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才能把老师的关爱化作前进的动力。只有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心手相与,才能创造出爱的神话。
  
  三、以爱导航,浸润品格
  
  有一次,张书记发现一位农民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就掏出仅有的20元钱递给老人,让他买几头猪崽饲养,尽快过上好日子。有张书记做表率,雷锋便把自己的蚊帐送给了一位生病的老大娘。
  作为班主任,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时时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必然能让孩子心底开出灿烂的善之花。相反,如果我们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情感漠不关心,学生必然会变得自私而冷漠。老师一抹温和的笑意、一个体谅的眼神、一次温暖的扶助,都能使孩子感受到爱,为孩子的成功搭桥铺路,为孩子的人生把舵领航。“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教书育人,不仅是给学生以知识、以生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格。把爱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他们才会正直无私、助人为乐。
  看到雷锋的榜样——张书记的事迹,反思自己平日的工作,我深有感触,似乎看到了自己灵魂深处缺少的那些本真的、朴素的、散发着无限魅力的东西。一个班主任只有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道德观念与责任感。用实际行动感染每一个孩子,用教育的新理念、人生的新价值,引领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才能让孩子们学会求知、拼搏:奋进、合作,才能让教育的鲜花盛开,处处充满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