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有话好好说

作者:庄婷霞




  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家长或老师的做法通常是找孩子谈话,追根究底,判断对与错,然后警告孩子“不准”做什么,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事实上判断其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我们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是着眼于积极的方面,还是消极的方面;是抱着积极的心态,还是消极的心态。这往往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有专家建议应当积极看待孩子的行为问题——“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从“向后看”(出了什么问题?真糟糕!为什么达不到目的?错在哪里?)与“向前看”(怎么解决问题?会好的。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该怎么做?)的区别,不难看出我们应努力的方向。
  我尝试运用“向前看”的策略来处理学生的行为问题,发现自己不再一味从自身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是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耐心寻找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有一个家长发现孩子跟同学讲话经常粗声粗气的,很没有礼貌。一次,在孩子接听完同学打来的电话之后,家长以责备的口吻说: “你怎么能这样跟同学讲话呢?不耐烦,还粗声粗气的,真没礼貌。”孩子很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这样讲话没什么不对的。家长无奈之下向我求助。按照“向前看”的策略,我劝这位家长好好说,不要着急上火,既然希望孩子以礼待人,自己首先要做到对孩子以礼相待。我建议她不妨这样引导孩子——
  “你喜欢老师恶声恶气地跟你讲话吗?”
  “要是妈妈平常用这样的语气跟你讲话,你会反感吗?为什么?”
  “如果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是习惯粗声粗气地讲话,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讲话比较心平气和,你会选择到哪个班级去呢?为什么?”
  以上这些问话,都避免直接批评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反思,认识到为什么不应该粗声粗气地讲话。
  “向前看”与“向后看”相比,意味着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与其问:“今天你有没有好好听讲?”不如问: “今天哪一节课你上得最好?”
  与其说:“你今天去学校怎么又没带作业本?”不如说:“要怎样使你自己记得带作业本去学校?”
  与其说:“你今天又跟同学吵架了?”不如说:“你打算怎么跟他(她)沟通呢?”
  与其说:“××同学的成绩比你好。”不如说:“你打算怎么努力,在下一次超过他(她)?”
  与其说:“这件事情你做得不好。”不如说:“这件事情你打算怎么做得更好?”
  与其说:“放学回家,你不好好做作业,又在看电视!”不如说:“先做作业再看电视,还是先看电视再做作业,你觉得哪一种安排更合理呢?”
  两相比较,前者更多的是指责、批评,而后者则是商量、引导。“向前看”的说话方式体现了教师或家长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体的尊重,在乎他们的感受和情绪,而且这些话能启发孩子思考,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向前看”的说话方式包含着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积极的期望,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孩子,老师(或者家长)爱你!我能帮助你!你可以从错误中走出来!你能做得更好!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弃恶扬善,使孩子成为一个有尊严、有道德、有作为、有个性的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检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这个目标,宽严相济,在教育孩子时,不漠视、压制、伤害他们的自尊,而是帮助他们不断完善、发展自我,使他们在改过的同时体验到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