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你用心灵写诗,我用心灵读你

作者:唐云增




  一、我是怎样走进李镇西教育思想中去的
  
  学习李镇西,就要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学习李镇西教育思想,就要理解他的教育思想;要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就要走进他的教育思想中去。
  我走进李镇西的教育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认识李镇西已有20余年。20多年来,我几乎阅读了他公开发表的全部文章、书籍和没有公开发表的“秘本”。但真正走进他的教育思想还是2006年底的事。
  2006年底,《班主任》杂志原主编王宝祥老师来电话告诉我,2007年4月将在成都举办李镇西班主任教育思想研讨会,邀请我在会上谈谈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当时,我不知天高地厚地答应下来,准备讲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力不能及。可既然已经答应,只能尽力完成了!于是我不分昼夜地认真阅读李镇西老师的书,但一个月下来仍然没有头绪。直到有一天晚上,翻看李镇西的《心灵写诗》一书时,不觉心头一亮。啊,原来李老师的书是用心灵写成的,我不用心灵去。读,怎能读懂呢?半夜,我给李老师发短信:“李老师,我今天才明白,您用心灵写诗,我只有用心灵去读您,才能走进您的著作,才能触摸到您的思想!”
  2007年“五一”长假,我把自己精选出来的多达7万字的李镇西班主任工作资料进行归纳分类,结果欣喜地发现李镇西不仅有丰富的班级教育经验。而且有独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
  国庆长假期间,我又把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与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魏书生、李吉林、杨瑞清等人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放在一起比较,结果发现李镇西老师不仅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而且显示出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二、我是怎样理解李镇西教育思想的
  
  我认为,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一)使命感
  使命,使者奉命出行。一切出行,都在接受着一种指令。任何一位班主任的教育行为,都在接受着自己的指令,这个指令就是个人使命。这个使命,就是自己的教育思想;这个使命,就是自己的教育理想与追求;这个使命,就是自己的教育责任和动力。
  这种使命,有人清晰,有人模糊;有人高远,有人低俗;有人坚定成信念,有人朝定夕改成儿戏。这些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人的道路是否正确,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李镇西之所以能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在乡村平民教育道路上做出这么大的成绩,之所以能给学生以大爱,让学生成长为祖国真正需要的人,源于他坚定的、始终如一的历史使命感。
  在李镇西的著作里,有多处这方面的表述,例如2004年9月23日,李老师接待完北京来的客人,将客人送到校门口,一位年长的男老师对李镇西说:“我认为,李老师您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未来的社会。您是着眼于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培养人!”李老师紧紧握住那位老师的手:“谢谢你的理解!这的确是我的自觉意识,因为我始终提醒自己别忘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我经常想的问题是,我把怎样的公民奉献给未来的中国。”
  李镇西说:“生命与使命同行。”这就是李镇西心中的历史使命感,他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他把生命化作使命。李镇西还说,“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教育理想:为现代化中国培养真正的公民!”
  这是何等可贵的历史使命感,这是燃烧在李镇西胸中的教育理想主义之熊熊火炬!正因为这历史使命感,20多年来,他自觉加强自身修养,于是才有了“直面现实的勇气”,有了“超越苦难的精神”,有了“披荆斩棘的双手”,有了“遥望未来的眼睛”,有了追求真教育、追求大教育的气概,锲而不舍地去探索班主任的专业本质属性和构建班级教育理论体系。李镇西便是这样在走向大教育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
  
  (二)追求真教育,追求大教育
  真教育和大教育,是支撑李镇西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李镇西要完成他的教育历史使命,就必须追求真教育,追求大教育。没有真教育,没有大教育,就不可能完成他的教育历史使命。
  可以这样说,李镇西的教育思考与实践是建立在真教育、大教育这个教育理念之上的。读着李镇西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我常常被他实事求是的精神所感动。
  1、李镇西追求真教育,就是追求陶行知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李镇西追求真教育,表现为:他既贯彻上级和学校的要求,又不唯上唯书,只唯实。李镇西的教育,充满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他认为,“要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灵,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理解学生中引导学生”,“教师应发自内心地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唯有这样,德育才会产生应有的情感力量”。他对一切虚假教育充满了厌恶,因而呼唤真挚、真诚、真实的教育。他认为“德育过程的真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上的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决不教给学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这应当成为德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真诚只有用真诚来唤起,信念只能靠信念来铸造”,“德育管理理应从‘人治’走向‘法治’”,让学生真正做班集体的主人,做自我教育的主人。
  李镇西在写教育日记的时候,“一直遵循一个原则:绝对的真实”。他在写日记的时候,“只看‘当天’发生了什么我便记录什么,绝不会为了主观希望达到什么教育效果,而通过编写提前埋下什么‘伏笔’或者做一些什么‘铺垫’;也不会为了前面的‘伏笔’或‘铺垫’,而人为地在后面来个什么‘前呼后应’”。
  2、李镇西老师追求的大教育,就如陶行知所进行的与儿童心心相印、与儿童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将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相通,与家庭相连,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系,与大自然相融的教育。
  李镇西追求大教育,提倡德育开放,“德育向家庭开放,让学校德育引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协调于学校教育;德育向社会开放,帮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引导学生在社会风浪中辨别是非,经受考验;德育向未来开放,教育者要站在21世纪现代化中国的高度来审视当今的教育,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现代意识”。提倡德育开放,德育向大自然开放,他引领学生倾听窗外的声音,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充满春意的油菜花田,奔向太阳岛,去瓦屋山原始森林……在李镇西的课堂上,教育与家庭、社会、未来、自然息息相通!
  李镇西的大教育理念还表现在他的班级德育不是单一的教育,而是由民主教育、集体教育、爱心教育、创造教育、活动教育、生活教育等六种基本德育组成的一个班级德育体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