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师德的三重境界

作者:王杰亭




  师德,是指教师的品行修养、道德教化和人格完善。师德的本质,是对学生的诚挚爱心。师德也是一种职业道德,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师德与一般的职业道德有着极大的区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对师德的最好诠释。当然,师德的境界是有层次的。
  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借宋词的优美意境,形象而深刻地描述凡是成就大事业和大学问的人,必然要经历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人在努力和追求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寂寞和孤独,但毕竟可以在寂寞和孤独中登高望远、不懈追求。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努力了,追求了,遇到挫折,虽感疲惫,但价值已显,无所怨悔,坚持前行。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百般努力,千番追求,
  在克服寂寞和孤独、顶住疲惫和挫折之后,理想目标在不经意的一瞥之中实现了,如此的不期而至,如此的“得来全不费工夫”,是积累的爆发,是努力的回报,是付出的收获,是大道至简的诠释。
  实际上,将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说,用以比喻教师的人生修养,用以描摹师德的境界,也是再恰当不过的。
  师德的第一重境界:教师是一种职业。
  将教师当成一种职业,即谋生的手段,没有什么过错,属于正常的职业谋划和就业选择。
  敬业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之一,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师也不例外。教师要“敬事而信”“敬业乐群”。教师敬业,就必须潜心研究业务,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教育学生。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也许收入微薄,待遇不高。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看到商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看到明星受追捧和崇拜时不发烧。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尊重自己的选择。
  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只要努力了,坚持住了,也就锻炼了职业能力,积累了远见卓识。正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乃明智之举。
  师德的第二重境界:教师是一种理想。
  有一个深刻而形象的比喻:学生是淘气的天使,翅膀折断了掉到地上,他们本属于天堂,所以终究要回归天堂。学生是天使,那么教师就是为天使缝补翅膀的人。这一比喻的深刻意义在于,天使是尊贵的,是不容轻视和怠慢的,而能够为天使缝补翅膀,当然是十分幸运的,也是非常受人景仰的。说学生是天使,这个比喻并非玄虚,学生是父母的希望天使,是社会的未来天使,是老师的理想天使。
  教师是教给学生知识、指导学生人生的人,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责任。教师把教书育人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不仅要做到以才育才,还要做到以德育德,以情动情,以行导行,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的形象和师德威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敬仰和信任。
  达到理想境界的教师,必定善于学习新知识。勤于探索规律,勇于发现真理,为学生倾尽心力,为实现理想而孜孜不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憔悴为伊人,伊人乃学生。教师的理想,要在学生身上实现。这种理想的师德境界,是一种自觉的状态,是主动的行为,没有强迫,没有无奈,所以才终生不悔。
  师德的第三重境界:教育是一种艺术。
  作为师德的最高境界,教师的教育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人求真,导人向善,言传身教,育人无痕。
  有一则寓言,说铁棒和钥匙争着去打开挂在门上的坚实的大锁。身强力壮的铁棒抢先下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无法将锁打开。而轮到钥匙时,只见它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轻轻一转,大锁就开了。铁棒很不服气地说:“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都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打开了,你该不会有什么魔法吧?”钥匙说:“魔法?我没有。不过,我比你了解它的心。”
  师德要达到艺术的境界,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共鸣。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懂得尊重和关爱,要善于激励和鼓舞。教师要设法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了解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需求。要针对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千差万别的个性特点,变“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将温暖的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灵,善于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艺术的境界要求教师博采众长,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育教学方法,能把最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艺术信手拈来,融入教育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艺术中享受,剔除写作之苦、运算之累、记忆之烦,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的芬芳。
  正所谓天道酬勤,有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这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艺术境界,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是师德修养的厚积薄发。师德的艺术境界,是心中的喜悦,是人生的乐趣。
  师德的境界是高尚而神圣的,无论是艺术的境界、理想的境界,抑或是职业的境界。因为教师是在教书育人,是在缝补天使的翅膀,是在打开心灵之窗。
  
  责任编辑 何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