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理性情绪理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曹丽屏




  理性情绪理论(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又译作合理情绪疗法)是由阿尔伯特·埃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的,其理论模型为ABCDE:
  A (Activation events)指特定诱发性事件;
  B (Beliefs)是当事人对该事件的观念;
  C (consequences)是情绪的行为后果;
  D (Disputing)指同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E (Effects)指通过疏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行为。
  这一理论认为,情绪不是由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该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行为反应(C)的表面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行为反应(C)的根本原因。理性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情绪反应;而非理性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非理性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产生情绪障碍。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D),是RET的主要方法,加上辅导效果(E),理性情绪理论的整体模型就称为ABCDE。
  下面是利用理性情绪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一个例子。
  张某,女,16岁,计算机操作专业一年级学生,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自尊心强。张某父母离异,无意中她又知道了自己是被父母领养的,感到命运对自己很不公平,情绪一直较为低落,常常独自落泪。她一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就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班干部工作总是出现差错,作业也不能按时交,常常被老师批评。
  在与张某交谈后,经过分析,我按RET理论进行辅导。
  第一步,与张某共同找出诱发事件(A):父母离异,自己被领养的身世。
  第二步,向张某指出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信念(B):夫妻必须感情和睦;父母离异后不再爱我;自己是被领养的,很不幸,生活没有意义。
  第三步,向张某指出,她的情绪困扰(C):苦闷、悲观、自卑、消极,是由自身不合理的信念(B)所引起的。
  第四步,首先,引导张某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D):父母离异是大人之间感情的事,自己被领养是过去的事,都是无法改变的,而且这其中每一个人都没有过错。种种迹象表明,父母离异后对自己的关心和爱一点也没有减少,目前苦闷、消极、拒绝父母的关心等一系列不良情绪和行为状态,是自己对事物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认为这些事糟糕至极等非理性信念造成的。自己消极的生活态度,并不能挽回既成的事实,虽然自己不希望这些事情发生,但却没有理由说它不该发生。其次,帮助张某认清自己信念的不合理,进而抛弃,促进认知的改变并树立合理信念:面对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我们改变不了,就应该努力接受现实,并学会在这种状态下快乐地生活下去;要接受父母的爱,同时还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要学会积极面对,还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
  第五步,帮助张某学会以合理的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E):不要过分关注这件事,接受父母的爱,在母亲节和父亲节主动与父母联系;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多参加学校的活动。
  在运用RET进行心理辅导时,一定要事先对方法和步骤进行周密设计。只有真正找到学生的不合理信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合理信念要一个个地去找,并采用逐个击破的策略,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仅靠教师一次心理辅导就改变学生的不良认知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影响学习和生活的不合理观念,将A、B、C、D、E的步骤按顺序写在纸上,然后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提出质疑,进行辩论,最后找出合理观念取而代之,这样更有助于形成一个合理的、客观的、符合逻辑的认知系统。
  
  (联系地址:河南化工高级技工学校 475002)
  [实习编辑:王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