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扎根沃土 学做人师

作者:黄静华




  我是上海市尚文中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普通的班主任。35年来,我一直工作在班主任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既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我只是学着当年我的老师的样子,默默地为我的学生做着该做的一切:备课、上课、改作业、谈心、家访……可是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和奖励——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十大杰出职工、上海市优秀教师标兵、特级教师称号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每当我面对鲜花和掌声时,感激和不安便在心头油然而生,因为在这条洒满阳光的道路上,无数人为我付出了真情,付出了爱心。我只能说,我是幸运的。人们常说教师是照人的红烛,而我这支平凡的红烛是各级领导和同志们以真情点燃的;人们又说教师是护花的绿叶,而我这片普通的绿叶是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用爱心滋养的。教育这片沃土孕育了我,教育改革为我搭建了不断前进的舞台。我深深懂得,离开了这一切,我将一事无成。所以,我的荣誉应该属于大家,属于在教育园地上默默耕耘的全体教师,而我永远是成千上万教师中的普通一员。
  
  红烛,梦寐神往的事业
  
  有人说,人一辈子能遇上几位好老师是最大的幸福。我就很幸福,因为我遇到了许多好老师。老师的关心和抚爱使我在童年时代就萌生了强烈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像我的老师那样的好老师。从此以后,我做起了甜甜的、长长的当教师的梦。
  高二时,我在作文里尽情抒写梦境变成现实的激动和兴奋:“天山脚下的幼儿园里活跃着我的身影……我带着孩子们漫步在淙淙流淌的小河边;我们一起奔跑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高中毕业后,我没能当上教师,而是去了安徽黄山茶林场。在农场六年,我始终没有放弃做教师的梦想。我曾把自己的心愿悄悄告诉好朋友:“只要能当老师,天涯海角我也去。”
  25岁那年,我终于圆了教师梦。当我怀着喜悦和激动第一次踏上讲台时,我就知道,从这一天起,我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我多年来魂牵梦绕的事业——神圣而伟大的教育事业。
  30多年过去了。每每回顾成长历程,便会心潮澎湃。还记得初为人师时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语文课《七律·到韶山》。没想到,准备了整整两天的课不到20分钟便“背”完了。我傻傻地站在讲台上,教室里一片混乱……回到办公室,我哭了,三尺讲台不好站啊!这时,语文教研组长来到我身边,轻声对我说:“以后你可以经常来听听我的课。”感激的泪水溢满了我的眼眶。整整一学期,我坐在教研组长的教室里当学生。他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写教案、批改作业,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告诉我如何敬业,如何爱生和奉献。在老教师们的指导下,我顺利度过了初为人师的第一关,在讲台上渐渐站稳了脚跟。
  后来,领导多次给我学习的机会:读大专,念本科,进修硕士生课程,参加新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及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的研究,与兄弟省市交流,赴香港、台湾、美国、日本考察……学习和实践开阔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阅历,使我在学做人师的道路上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幼稚一步步走向成熟。
  
  真诚,沟通心灵的桥梁
  
  我当了35年教师,做了35年班主任。35年晨昏风雨、甜酸苦辣积淀下来的是我心中涌动的对学生的一片挚爱。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顶撞而生气,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我也感到很累、很累,但我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提醒我:你是老师,你要给好多好多寻找梦想的孩子引路,你要在他们的心里写一本很美却又很难写的书。这个声音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位学生,提醒我在教育岗位上永不懈怠。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学生较少体验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经常遭受家长的指责、老师的批评,所以总以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在学习上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面对这些学生,我给自己定的工作目标是: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而帮助学生的第一步是了解他们——他们的个性与特长,爱好和才能,内心的需求,等等。然后,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有个性、有人格、有希望的人予以关心,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每接一个新班,我总要精心设计第一堂班会课,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或书法、篆刻、绘画作品,或车模、船模、工艺作品……当场表演,展露自己的才华。这使每位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能力又知道别人的长处,让每位学生都昂起头,燃起希望的火焰。
  峰峰是我班一个饱尝失败痛苦的学生。小学时,他的成绩一直徘徊在及格分数线上下。进入中学后,我曾想方设法让他树立自信,可是一个又一个的“红灯”使他望而却步。他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就连说话也总是低声下气的。为了让峰峰也能充满自信地前进,我寻找着教育契机。
  一天,教室的门锁坏了。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峰峰自告奋勇,不到10分钟,就把门锁卸下,修好,又装上了。同学们纷纷向他投去了惊奇而又羡慕的目光,峰峰的脸上第一次露出笑容。
  帮他树立自信的契机来了!我拉着他的手走到讲台前,说:“峰峰有一双灵巧的手,今天,他为大家修好了门锁,在这件事上,他超过了我们班所有的同学。”当时我把“超过”这两个字念得特别响,并且带头鼓掌。
  峰峰初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以后,凡是教室里坏了东西,我都请峰峰来修。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扬起了自信的风帆。这自信又作用于他的学习,他的数学和语文测验成绩有好几次竟达到优良。最后,他以全部合格的成绩毕业,考进了中专。
  峰峰的成功告诉我,有的孩子暂时落后,只是因为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教师的责任就是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寻找最适宜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挖掘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困难学生”潜在的“宝藏”,欣赏孩子的细微进步,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点燃他们生命的火焰。
  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惟有童心才能唤醒爱心,惟有爱心才能滋润童心。只有师生心心相印,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和幸福。班主任要时时以“假如我是孩子”的情感去体验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错误与无知,呵护他们的尊严,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含有母爱又高于母爱,含有友情又超出友情的师生情,从而发自内心地产生改正错误的愿望。
  有一次,我在外地开会,得知班上的三个小男孩在逛超市时,顺手拿了三支他们喜欢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