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绪调节

作者:江艳霞 任海涛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体现,对人生活、工作的影响不容忽视。班主任的情绪更是如此。因为班主任一个人的情绪波动。不仅会影响自身,而且会影响到班级的学生。但是,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必然产生一些消极情绪。这时,情绪的调节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班主任在T作中如何调节情绪呢?根据笔者的经验,不妨尝试以下3种方法:
  1.“倾诉”法。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了解与理解,班主任亦如此。通过适当的“倾诉”,把自己的苦恼、忧虑、难处、想法等开诚布公地与领导、同事或者学生进行沟通,既可获得理解与支持,也可排解不良情绪。比如我校有一位班主任,他年仅两岁的儿子患了肺炎,身兼班主任和父亲双重身份的他在班级和医院之间奔波,身心十分疲惫。产生了急躁、易怒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传染给了学生,致使班级在学校举行的队列比赛中出现明显失误。这位班主任经过认真反思,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对开展班级工作影响极大。他主动将孩子生病、自己辛苦奔波的实情告诉学生,学生们了解到老师的辛苦与难处,也为老师的坦诚而感动。在此后的广播操比赛和期中考试中,该班学生团结一心、刻苦努力,均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前后两种不同结果,可以说与班主任及时与学生沟通,调节自己与学生的情绪有很大关系。
  2.“休克”法。当听到某个消息或面对某种现实时,只要觉察到自身情绪稍有波动,即暗示自己进入“休克”状态,也就是不再继续想此事,使自己的思考暂时停滞,以避免消极情绪下的莽撞冲动。在“休克”状态下。可以先做些其他事情,比如打打球、与别人聊聊天、上上网等,适当转移注意力,待情绪缓和以后再做工作。在班级管理中有时会遇到学生打架、上课捣乱甚至顶撞老师的情况,这时教师容易情绪激动,使用“休克”法来调节情绪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班主任尽量压住火气,采取冷处理,过后再找当事学生谈话。时过境迁之后,一是学生的心境发生了变化。二是学生会为冒犯了老师而老师却宽以待之而愧疚,这时的批评教育,即使重一些,严厉一些,他也会接受。
  3.“书写”法。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班主任容易处于“恨铁不成钢”的消极情绪状态中。这时,书写不火为一种调节情绪的好方法。书写的方式很多,比如,写教育日记既疏导了情绪,也积累了,教育素材;练书法可以稳定焦躁的情绪:写一些哲理警示可以起到提示、警醒的作用;还可以给学生写信、写小纸条。表达自己的真心关爱与担忧等。我班有位男生人很聪明,但散漫,学习成绩不稳定。多次当面提醒、劝导,仍不见起色,我开始有些不耐烦。在临近中考的紧张日子里,面对他还是有些懒散的性子,我改用小纸条的办法。经过努力拼搏,他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事后得知,他将我写的小纸条贴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时刻警示自己。写小纸条避免了当面批评教育的急躁情绪。传递了老师的心声,对激发学生斗志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联系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一中 264670)
  [责任编辑:赵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