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他也是金子

作者:倪春云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题记
  
  一、个案基本情况
  
  林某,男,15岁。优点:尊重老师,比较有礼貌。缺点:上课经常迟到:对学习毫无兴趣,课堂上不是趴着睡觉就是影响周围同学;很少交作业,即使交了,也是抄袭别人的:课间经常不遵守纪律,容易和同学发生争执;不爱做值日:不讲究个人卫生……该生在小学时就已名闻校园。在全校师生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大难”学生。
  
  二、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走访其家长及前任班主任,我发现林某身上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源在于其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1,自身身心发展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林某像其他少男少女一样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使得他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常常持批判的态度,认为师长的劝说、告诫是“管、卡、压”,是吹毛求疵,是对自己的苛求。这样的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使林某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便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林某上小学时,有些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处理问题时经常不分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方式,久而久之,导致他产生敌对情绪和“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3,家庭和社会的原因。林某生活在离异再婚家庭。家长常年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关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林某在家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形成孤僻、执拗、暴躁、易冲动的性格。
  
  三、矫正措施
  
  1,爱心。通过与家长联系,我建议家长对林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其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与此同时,我在学校努力为其营造一个团结友爱、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我特意安排一名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班干部做他的同桌。当他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克服逆反心理。
  2,耐心。我利用晨会、班队会等恰当时机,引导学生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耐心地帮助他改正缺点,逐步让他融入班集体。
  3,信心。在林某逐步克服逆反心理过程中,因一件小事他又顶撞了任课老师。班上的学生都对他感到很失望,我便及时引导大家:我们应该对他充满信心,肯定他的进步,但应该允许他有反复。
  
  四、教育转化小花絮及反思
  
  1,第一回合,我“制服”了他——开学第一天,我按照惯例给全班学生排座位。可是林某却死活不服从我的安排,这让刚接任班主任的我十分难堪。但我没有发火,反而笑着对他说:“你叫林某吧。我是你的语文老师,你的语文成绩比数学好多了(其实他入学时语文成绩15分。数学成绩7分),继续努力哦!”他先是愣了一下,继而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自己的后脑勺。我接着说:“那么,现在请配合一下我的工作,好吗?”他竟乖乖地照我说的去做了。我就这样“制服”了他。
  反思:当学生抵触情绪强烈时,倘若硬碰硬,只能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局面。此时,冷静是第一要素,千万不能让师生矛盾升级。退一步,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实际是给教育一个台阶上。
  2,“来,把药吃了吧!”——开学才三天就有学生陆续来告林某的状,尤其是他的同桌,强烈要求换座位。原因是林某乱吐痰,座位前前后后都是他的痰迹,实在令人“无从下脚”,于是我找来林某,我看见一条“毛毛虫”醒目地挂在他的鼻子下面,便递给他一张面巾纸,亲切地问道:“怎么,感冒了吗?”见他不回答,我又泡了一杯板蓝根端给他,并叮嘱道:“以后要多注意身体。来,把药吃了吧!”这时林某似乎很难为情,喃喃地说:“我……我……”后来,林某在周记中这样写道:“这是我自小学三年级之后写的第一篇周记。倪老师曾对我们说过周记就是要‘我手写我心’,今天,我就要写下我的感受——倪老师给我冲的药是我有生以来喝过的最甜的药……”
  心得: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尽管林某当时并未真的生病,但我想,我的这杯“药”,这杯盛满爱心的“药”一定会治愈他身上的“顽疾”。
  3,“啊,你真能干!”——国庆期间,我无意间在街上碰到林某。当时他正满头大汗地帮父亲搬运货物,并未看见我。事后,我在班会课上有意提及这件事并表扬了他的孝顺与能干,全班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他的脸涨得红红的,却始终洋溢着一种不可名状的自豪。
  感悟:把握教育契机,另辟转化后进生的蹊径,使尊重成为促使学生转化的动力。
  4,“老师,也算我一个!”,——学校举行爬山比赛,林某自告奋勇:“老师,也算我一个!”有些班干部有顾虑,担心林某会趁机捣蛋或中途逃跑。我却坚定地支持他。结果他在比赛中表现得十分顽强,为我班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立下了功劳。他的表现也折服了全班同学。
  体会:老师抓住机会给予信任与尊重,学生回报的是进发的激情,良好的师生互动就这样得到深化和发展。
  5,“原来我也能行!”——年度单项积极分子评选落下帷幕,林某以较多的票数当选,这样的结果让我欣慰,更让他感动。“原来我也能行”,他在颁奖大会上举起奖状不无自豪地说。
  感想:谁会想到,曾经公认的“老大难”竟也能有如此高的群众支持率。班集体的信任不也是促使一个人转变的原因吗?
  经过整整一个学期的教育,现在的林某已消除逆反心理并完全融入集体生活。他不断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时时把自己最闪光的一面展现在同学面前。
  
  五、教育转化小结
  
  “当我们远望高山时,山是冷酷的。当我们主动亲近高山时,山是可爱而熟稔的朋友。”英国一位著名登山家如是说。为了表彰林某的成绩,我送给他一个笔记本作为奖励,并在扉页上写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还要求他画上自己五指的轮廓,在每一个手指上写下自己的优点:礼貌、孝顺、能干……我要让他时刻记住自己的优点。并将这些优点放大、再放大……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