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从“你们听明白了吗”到“我讲清楚了吗”

作者:王 东




  通常老师讲完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问题,总会习惯性地问一句:“你们听明白了吗?”言下之意是:作为老师,我把该讲的都讲了,如果再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就是学生的问题了。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了老师这样的问话。
  但是有一次,一个学生的话却对我触动颇大。他说:“老师总认为我们不会学习,学不会是我们学生自己的事。其实老师应该想想自己的课讲得怎样,清楚吗?让学生感兴趣吗?”学生的这番话向教师提出了一个责任归属问题,不禁引发了我的反思:教师该如何承担本应属于自己的责任?
  “你们听明白了吗”和“我讲清楚了吗”问的都是授课效果,但反映出的教师思想观念却截然不同。当老师问“你们听明白了吗”的时候,老师把“没听懂”的责任首先归于学生:而当老师问“我讲清楚了吗”时,则表明老师首先在审视自身的责任。
  经过反复考虑,我决定改变我习惯的问话方式,将“你们听明白了吗”改为“我讲清楚了吗”。
  第一次问全班学生:“我讲清楚了吗?”我是鼓了半天劲才说出来的,这无疑是在向自己二十多年传统的教育观念挑战。学生们听到我的问话后,都抬起头,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我,不知该如何作答。看着学生狐疑的神情,我又问了一遍:“我讲清楚了吗?”学生们这才反应过来,频频点头并习惯性地回答:“我们听明白了。”
  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不仅习惯了我的问话方式,而且觉得新方式听着顺耳、亲切。他们告诉我:从这与众不同的问话中,感到的是一份亲切。找到的是一种自信,得到的是老师对他们的尊重。 一句问话方式的改变,使我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有了转变:从挑剔学生到喜欢学生;从维护自己的教师尊严到把自己融入学生中:从命令到协商。我的态度和角色意识转变后,我发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学生越来越喜欢上我的课,原本见英语就头疼的学生居然也爱上英语课了,并时常和我聊天;英语课前,学生会主动到我办公室帮我拿教具,并高兴地说:“老师。下节我们是英语课。”班级的英语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全班学生达成了共识:English is my favorite(英语是我的最爱)。
  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改变,竟能取得如此神奇的效果。
  【责任编辑:赵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