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老师 老板 老大

作者:郭祖彬




  不知从何时起很少听到有学生喊我“郭老师”了,无论是在课下,还是在课上;无论是他班的学生,还是我班的学生,都一律称呼我“老师”。起初,我并没有什么别样的感觉,觉得学生不带姓称呼老师,有一种亲切感,就好像我们经常叫某某时,往往省去姓而直接称呼其名一样。可是最近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在称呼某某老师时,都省略了姓氏而直呼“老师”。我隐约感觉这里面似乎潜藏着一种不和谐的因素。试想,如果所有学生都不带姓氏而直呼“老师”,那么“老师”这个饱含神圣感情的词汇岂不变成了一个空洞干瘪的某类人群的简单命名?
  其实,维系着我们“身份”的“老师”一词,也已经被替代了。曾几何时,“老板”一词已经是校园漫天飞!早年当班主任时,就从学生口中得知他们在私底下都叫我“老板”,当时只觉得是不是因为我对他们像老板一样“凶”才惹来这么一个“雅号”。后来逐渐得知,“老板”专称班主任,可能是因为班主任“管”得比较多的缘故。我印象中,那时这样的称呼还仅限于“地下”,而如今已由“地下”转为“地上”,甚至成为学生的口头禅,校园里“老板”之声可谓不绝于耳!一次与一位学生聊天,学生张口“我们老板”,闭口“我们老板”,听得我浑身别扭。
  过去体现社会剥削关系的“老板”一词,虽然现在词义有所变化,但是当它用于固定范围内固定群体对某个人的长期称谓时,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雇佣”属性还是不言而喻的。据“考证”,“老板”一词用于师生之间,源于高校研究生对其导师的称呼。原来,一些研究生认为,导师手中许多课题的数据收集、材料整理、编稿校对等大量繁琐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依赖研究生们来做,而研究成果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收益,研究生们一般得不到。学生干,导师得,“雇佣”关系昭然。长此以往,取代“导师”的“老板”称谓就不胫而走了。“老板”能够在中学甚至小学校园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或许有它的生存土壤。比如说渐趋规模化的有偿家教;比如说倍感无奈的收费补课;比如说欲说还羞的代订资料;比如说掺和着“老板作风”的班级管理……
  更耐人寻味的是,有着黑社会色彩的“老大”称呼,在校园里也占有一定的空间。前不久,上初中的外甥女来我家说起她的英语教师时,左一声“老大”,右一声“老大”。外甥女跟我说,英语教师刚毕业不久,人长得帅,风趣幽默,班里的同学们都喜欢围着他转,为表示自己没有“架子”,他就让学生叫他“老大”。
  “老师、老板、老大”,表面看仅仅是用词的不同,然而笔者认为,称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的是校园里师生关系的变化。如果称呼的变化不仅是个别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玩笑话、随意用语的话,而变成了一种群体普遍使用的称呼,那么是否在提醒我们:校园里现实的师生关系是否离我们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越来越远了?
  当在学校里找不到自己的“姓”时,我们做教师的是否变得漠然麻木?当沉浸在学生们一片“老板”声中时,我们是否能够心安理得?当扎进自己构筑的“老大”世界里时,我们是否真的那么飘飘然?当我们的头脑里依然充斥着权力、控制、高压的观念时,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便难以建立,弄不好可能还会异化变质!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六中学 230041)
  
  [责任编辑:李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