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由假期学车想到的

作者:刘继莲




  暑假去学开车。第一天上车紧张得很,腿一个劲发抖。教我的李师傅鼓励我:“车就是给人开的,别害怕,很简单。”在李师傅不停地鼓励下,我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接下来的几天,李师傅一直夸我,“当老师的领悟得就是快”“学物理的操作能力就是强”,夸得我心花怒放,感觉自己好像有开车的天赋一样。每次刚下课就又盼着去教练场,学车太有意思了!
  可是好景不长,该学“杆”了,换了个姓王的师傅。这个师傅不苟言笑,见面后一句话不说便递给我四根竹竿,“把杆插上。”我迷茫地跟着走了几步,“插哪儿呀?”“那边。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一句话戗得我更不知所措了。上车了,他板着脸坐到驾驶座上,一会儿飞快往左打轮,一会儿又飞快向右打轮,一会儿向左回头看杆,一会儿又向右回头瞅后玻璃,看得我眼花缭乱,直发蒙。这回我不敢再说没看明白了,硬着头皮坐到驾驶座上,一阵手忙脚乱之后,把杆撞折了。“你什么脑子呀?”王师傅冲我狂吼,“没见过你这么笨的,还是老师呢!”我沮丧极了。我可能还真是挺笨的。他又给我演示了好几遍,我居然还是不得要领。我对学车的兴趣一下子烟消云散。我犹豫再三之后,以“我的时间与王师傅的时间相冲突”为理由把王师傅委婉地炒掉了。
  第三个师傅是个女的,姓高,长得眉清目秀,知道我是老师,对我挺尊重。她的教学能力也很强,先把倒库、移库、贴库的要求、原理和动作要领告诉我,我明白了许多。做示范的时候,她把每一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下一步该怎么做都告诉我。练习的时候,她及时纠正我的错误,提醒我要注意的事项。学车又变得轻松起来,心情也舒展了,我又找回了自信。很快,倒库、移库、贴库一连串的动作我都熟练地掌握了。最后,我一次就通过了路考和杆考。
  为自己的成功高兴之余,这次学车的经历也让我总结出几条教育原理。
  首先,教学方法是关键。李师傅和高师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讲解和示范针对性强,让学生觉得“解渴”。李师傅自编的简单易记的口诀更是他教学的一个亮点。而王师傅则根本没有“备学生”,盲目地教。学生学不会,他还着急发脾气。
  其次,尊重是润滑剂。李师傅和高师傅都很尊重学生,和学生感情好,不以“师傅”自居。李师傅以他的幽默、随和以及对学生的包容打破了师生间的“壁垒”,让学生很愿意同他交流;高师傅则亲切、和蔼、耐心,拉近了同学生的距离。而王师傅则冷漠、粗暴,老是阴着脸,授课过程中更是大呼小叫,满脸的不屑。他不尊重我,以“师傅”自居,自然也得不到我的尊重,虽然我并不愿意这样。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尤其是当班主任的,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也经常声色俱厉地批评学生,不知道在学生俯首帖耳的背后,有没有对我们的不屑呢?
  第三,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要。一开始,李师傅就用看似漫不经心的鼓励打消了我对学车的恐惧心理。他的表扬,让我树立起学车的自信。以前我总是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担心表扬多了学生会沾沾自喜,停滞不前。现在才体会到表扬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当了八年的教师、七年的班主任,其实这些道理也不是不知道,但是如果没有这次学车的经历,我想我不会理解得这么深刻。
  (联系地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100102)
  
  [责任编辑:赵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