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如何指导学生科学利用时间

作者:张恩怀




  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为班集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不善于利用时间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先让他们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学习状态,共同分析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时间安排问题。每天的学习有无明确、具体的目标,比如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多少学习任务?有无明确可行的学习计划?制定的学习计划是否都只在开头的几天有效?每天的学习时间有保证吗?二是注意力问题。是否只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时,手边是否常有让人分心的小说、杂志、游戏机等物品?是否经常学习一会儿玩一会儿?三是学习兴趣问题。是否一看到书本就头皮发麻?是否有偏科现象?是否需要老师家长的强迫才能学下去?是否能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根据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对他们利用时间的习惯和效率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利用时间的辅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给学生提出建议:
  1.做好学习准备。开始学习前,最好把有关的学习用品提前准备好,不要开始学习后,再停下来找所需要的物品。要尽量避免学习过程的中断,排除各种干扰,提高学习效率。
  2.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学会控制自己的心境,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放松一下头脑,想一想高兴的事情,展望一下美好未来,尽量使自己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3.充分利用最佳学习时段。一天之内有4个学习高效期,应当充分加以利用。清晨起床后,比较适宜记一些较难记忆的知识,如语言、定律、历史事件等。上午8点至10点是第二个学习高效期,此刻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是攻克难题的最好时段。第三个学习高效期是下午6点至8点,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全天学过的知识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入睡前一小时是学习记忆的第四个高效期,利用这段时间复习白天学过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难记的知识点。
  4.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一般来说,学习一门功课,持续时间在1—2小时内为宜;换学另一门功课时,中间最好休息5~15分钟,这样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另外要注意时间的分配,饭前饭后等一些零碎时间,可以用来分配给一些外语单词、历史年代等偏重记忆的内容;而上午、下午和晚上较长的时段,可以用来复习数、理、化等偏重于理解的科目。
  5.根据心境及大脑状态安排复习内容。一般来说,人在心境不好或大脑不太兴奋时,学习比较复杂或不感兴趣的内容,往往难以进入状态,效率较低。这时可先从较易科目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起,经过一段时间,心境以及大脑状态好转后,再学较难的、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相反,若开始时心境及大脑状态都比较好,则应先复习较难的、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再复习较容易的、有趣的内容,正可谓因境而学。
  6.改掉不良学习习惯。如果学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是行为拖沓,应该帮学生定一个规则, 当天必须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的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应帮助学生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如在寝室读书不集中,就到教室里去读;读一段时间后不集中,就应略为休息一下或改变学习内容。
  7.正确利用零散时间。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一些被浪费或被误认为无足轻重的时间,如上下学等车、坐车的时间,课前课后、睡前醒后零散的时间,把每天小块的时间累积起来,这样就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时间。
  以上我们谈了如何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但是学生往往在制订计划时踌躇满志,实施计划时只有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下去。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还可以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帮助学生坚持下去。如指导学生订立两张表:每天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和一周学习计划表,让学生把这两张表贴在每天都能看见的地方,自我监督;再如定期开展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在时间利用上的经验得失,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效果;另外,班主任还应与家长紧密联系,请家长协助抓好学生在家的学习,督促学生有效利用时间,同时也请家长注意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家庭学习环境,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联系地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210007)
  
  [责任编辑:周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