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聊天——教育无痕

作者:赖宝旭




  聊天,已经成为我和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习惯。
  每到下课,学生们就会围绕在我身边,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我和学生聊天的话题很多,从学校里的受表扬、挨批评到家里妈妈的唠叨、自己的赌气、爸爸的“和稀泥”;从我坦白自己小时候怎么淘气、怎么乖巧到谈论我女儿怎么撒娇耍赖……光彩的、龌龊的;高兴的、难过的,大事小事无所不包。在聊天中,好的、正确的做法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坏的、错误的言行被否定、被纠正。这一切都是在一嗔一笑,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轻的动作中解决的。我们聊得痛快,聊得开心。上课铃声响起或者放学时,我们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师生的心也因此贴得更紧。
  我和学生聊天,不是目标准确地找个别学生谈心,而是一种随意的、机会均等的闲谈。晨检时、年休时、出板报时、课间休息时,这么说吧,我利用时间的“边角料”,很随意地把电视、电影、学生间的热门话题或生活小事拿来点评。在闲聊中,学生少了戒心,多了坦诚,多了参与和感悟,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了启迪、受到了教育。
  聊天,让学生感觉老师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不再是不苟言笑的卫道者;聊天,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生活中的大朋友。在轻轻松松的闲聊中,学生走近老师,不仅是情感上的走近,更是精神上的走近。与其说学生喜欢和我聊天,不如说是因为他们更喜欢精神上的尊重。有人说,关心、呵护就是尊重,其实不这么简单,尊重需要关爱,更需要精神的理解。如果只是一种无微不至的关心,那是父母式的宠爱,是母鸡对小鸡式的呵护,这种关系是不对等的,它缺少精神上的沟通。
  和学生聊天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人格的影响和精神的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尊重。这种尊重创设了一个真正和谐的教育氛围——教育无痕。
  (联系地址:北京市洋桥学校 100077)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