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全国中小学班级建设与班主任队伍建设研讨会综述

作者:田 禾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华光学院主办,由《班主任》杂志社、《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中外德育》杂志社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协办的“全国中小学班级建设与班主任队伍建设研讨会”于2006年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举行。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山东、浙江、广西、甘肃等十余个省市的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团队工作者、德育研究专家共400余人出席研讨会。
  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尹后庆局长作“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术报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董柏林作“当前背景下的德育观念”的精彩演讲。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报告和演讲对班级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观念更新、方法创新等作了精辟的论述,给与会代表深刻启发。
  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西、浙江、江苏、辽宁的邰亚臣、黄正平、李德善、田昕、陈音、孙庆波、高鹏、宋立、张海9位代表作大会学术交流。他们的发言对中小学班级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论述和探讨,既有现代理论的分析,又有生动实践的描述,充分展示了各地区德育理论工作者和中小学校长、班主任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还观摩了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多元并举,努力提高班级德育实效性”的探索给人深刻启发,竹园中学“构建师生生命共同体,让班级成为诗意栖居的乐园”的新理念和新探索使人耳目一新,德州一村小学在“浸润民族文化,促进班级建设”思想指导下,建立民族文化村,使德育和班级工作别开生面,百年名校观澜小学坚持“立足校本,引导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研讨会收到各地代表提交的论文、调查报告、班主任工作案例和学生研究个案200余篇。与会代表分六个专题展开交流研讨,这些专题涵盖了中小学德育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背离整合——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的利弊分析”,“知荣辱,明廉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珍爱生命,奉献社会——生命教育的价值与追求”,“让班级成为师生的生命共同体——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的新视角”,“让爱的清泉滋润学生的心田——班主任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光荣使命”。专题研讨中,代表们踊跃发言,介绍经验,探讨问题,交流思想。
  全国模范班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黄静华在研讨会上作了“扎根沃土,学做人师”专题报告。黄老师回顾从教三十余年、担任班主任二十多年的多彩经历,抒发了自己扎根班级学生的沃土,学习为人师,成长为名师的心路历程。精彩的报告发人深思,深深地感动了与会代表。
  与会代表希望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相关研究并编辑出版“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建设”丛书,组织班级工作研究专家和优秀班主任作巡回报告,开展班主任培训与研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