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为学生设个弯道

作者:许 丽




  有一次,我带学生们去太湖春游,汽车慢腾腾地驶出市区,开上了高速公路,眼前一下子变得非常开阔,车速也马上飙升,孩子们兴奋极了。有的学生说高速公路像一把笔直的长剑直刺远方天际;有的学生说不对,高速路像一条弯弯的白玉飘带,因为每驶过一段直线路段以后就会有一段弯道。于是有学生问,为什么不把路修得笔直笔直的呢?那样不是既缩短了距离,又好开吗?我也不解,站在一旁的导游小伙马上说:“高速路的设计,并不单单追求平坦和笔直,设计者故意留一些弯道和一些上下坡道,来增加司机开车的难度,免得道路太过单一而引起驾驶疲倦。”说到这儿,他对司机王师傅说:“要说您还得感谢这弯道呢,是吧?”司机师傅微笑地点点头。
  是啊,在高速路上开车太舒适、太单调容易打瞌睡,设几个弯道,让司机提提神。多人性的设计啊!驾车走高速如此,我们的教育不也如此吗?
  以往,课上课下,老师总是板着面孔,嘴边挂着的永远是批评的词语。自打周弘教育聋女婷婷的故事在社会上流传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就成为教育的流行语,越来越多的老师喜欢上了“竖起大拇指”的标志性动作。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赏识教育确实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教育方法。但是,了解实际情况后不难发现,很多老师认为赏识就是多表扬,在学生身上拼命挖优点,然后夸张地进行赞赏;对于缺点,却是轻描淡写,甚至沉默。结果是,有的孩子越来越不吃这一套,还有的几乎经不起学习和生活上的一点点挫折。孩子的不良情绪,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而施行赏识教育后,学生的个性得到了保护,驶上了成长的快车道。但一味地赏识,老师不敢说学生不好,听惯了“廉价赏识”的孩子,便“飘飘然”了,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事事处处都要别人顺着自己,稍遇坎坷,便不适应,或沮丧,或愤激,或退避,或敌对,甚至“翻车”。
  给教育、为孩子设个“弯道”,并不是要你放弃对孩子的鼓舞和激励,重新拉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是提醒教师要做一个理智的老师,在对孩子充分表扬、奖励和赏识的同时,不应当忽视批评和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教育路漫漫,一条宽阔平直的大道上,也应该有适时适度的弯道,让我们不至于产生“愉快疲劳”而导致成长发生意外。
  (联系地址:江苏省通州市金沙小学 226300)
  [责任编辑:苏学恕]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