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构建班级管理的人文制度坐标

作者:张卜山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应该导人制度化、理性化、人文化的轨道,构建班级管理的人文制度坐标体系。
  
  一、构建的基础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度规范
  一方面,法制的普及和日益完善从更深的层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人们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寻求平等公正、合理合法。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致使他们也寻找这种平等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心理研究表明,青少年具有反理性、反权威的冲动,具有非常强烈的反叛心理,这就决定了青少年具有怀疑一切的勇气和打破一切的冲劲。如果不以制度、纪律加以约束,将会助长他们的狂躁心理,形成浮躁的心理品质,不利于以后踏入社会,适应社会;更不利于他们走向世界,适应世界游戏规则。
  (二)发展的社会呼唤人文关怀
  从文艺复兴时提出人文关怀以来,人文关怀一直是个神圣的词语,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人文关怀强调尊重人,尊重人的个性。后来,思想启蒙运动进一步强调自由平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强调民主、科学、博爱。这一系列的发展,体现了人的意识的不断觉醒,对人本身的认识不断加深,人是一切创造的主体。现在,“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诸如教育、医疗、旅游、社会救助等都在积极推崇“人文关怀”,这种新的风尚将会更好地促使社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进化的心灵渴望人文关怀
  从简单的物质基础的需求到较高的精神生活的享受,不仅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人类心灵进化的结果。当然,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是稚嫩的、是渐趋成熟的,需要人文关怀的扶持,这符合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婴幼儿专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对新生儿只提供哺乳,而不进行诸如拥抱、亲吻、逗玩等亲昵动作,结果,许多新生儿产生抑郁,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结论是,婴幼儿需要的不仅是妈妈的乳汁,更需要妈妈的爱抚。同样,学生如果失去关爱,其健康成长也是会受到很大影响的。
  
  二、构建的方法
  
  (一)构建班级管理常规,标出管理的横坐标
  明确的制度规范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具有强制的威力。制订班级管理常规应遵循学校的管理规范,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以科学为原则,通过民主的方式来进行。先由学生提交议案,班委会和班级代表共同议定,然后实行。如在实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则由班委会讨论并修改。目前我们班实行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在高一时制定的,后来经过三次修订,体现了民主和科学。例如:跨进高三时,有部分学生过分迷恋足球和篮球。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召开班委会,讨论面临的主要矛盾,商谈解决办法。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进入高三以后,学习是重中之重,但又不能没有运动的时间。于是,大家对班级制度进行了修改,使之更加科学缜密,适合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班级管理制度明确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做了不应该做的,有明确的处罚。把管理制度纳入法理化、规范化的范畴,避免了情绪化和个人化倾向。
  (二)培养群体情感情商,标出管理的纵坐标
  情感具有比“理”更大的内动力,是遵守制度的内在力量,是学习进取的源泉。因此,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大方面进行情感的引导。
  学生的情感引导包含三个方面:
  家庭情。让学生了解父母,了解家庭,让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走向理解走向爱。我曾让学生写家史,评价对家庭贡献最大的成员,从而促进学生对家庭和家长的理解。我还经常教育学生对父母讲孝道。这样通过走进父母,了解父母,敬爱父母,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用良好的品德和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班级情。集体应成为每个成员的情感依托,每个成员应参加班集体的各种活动。我经常鼓励学生为班集体的荣誉而“斤斤计较,寸土必争”。当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明白自己的行为和班级的荣辱息息相关时,他就能够自觉地去维护班级的规章制度,敢于和触犯班级利益的人作斗争。
  同学情。我经常教育学生:我们的一点点烛光,将会给人带来一片晴空;我们的一点点水滴,将会给人带来一春的雨露;我们的一点点友爱,将会带给同学生命的希望……学生在班级制度的管理中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宽容,培养了责任感。
  通过以上情感的疏导和培养,巩固了班级规范教育的成果,培养了学生宽容忍让的胸怀和认错的勇气,并真正内化为一种素养。
  教师的情感包含三个方面:
  1.对班级制度规章的敬畏之情。对制定的规章制度,任何人都要认真执行,不能因个人利害关系而凌驾于制度之上;对任何一项制度的修改,都要慎重,要始终把班级的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发展当作首要任务。
  2.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之情。尊重学生,强调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要理解,要疏导,给学生保留一片宁静的心理港湾,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对学生过失既有灵活性又有原则性的宽严有度之情。对学生的偶然失误和过错,虽应一视同仁地严加处理,但私下教育谈心时要宽容体谅,要根据学生家庭状况、个人身体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及时疏导。
  
  三、整合人文制度坐标,达到班级管理的双赢
  
  在管理中如果实行单线管理,即重制度轻人文或者重人文轻制度,都可能出现极大偏差,要么失之苛刻,使班级沉闷,缺乏人情味;要么失之放纵,导致班级散漫,缺乏严肃性。这样都不利于营建一个文明向上、师生和谐的班集体。因此,实施制度的同时要注重渗透人文关怀。
  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有三个过程:强制、认同和内化。
  强制。制度颁布之初,实行时可能有较大的阻力,我们要知难而上,强制推行。对个别经常违规的同学要严加管教,从严处理,坚决维护规则的权威。
  认同。首先,采取个别交流或民主生活会等途径了解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情感、性格、习惯及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逐一分析学生言行的思想根源和动机。其次,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利用班会、晨会、周小结、看电视新闻等,分析其不良言行可能导致的后果,促使学生认同规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再次,通过总结考评,表扬进步等方式巩固学生所取得的成绩。
  内化。通过互相监督、自查、互查,了解自身和他人缺点,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制订改进措施,巩固认同成果,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人格品位,让规则和个人的素养融合为一体,内化为一种进取的动力。
  总之,在整合的过程中,重视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感受,把科学和民主的精髓贯彻到实施的过程中去,才能真正找准班级管理的人文制度坐标。
  (联系地址:湖北省松滋市实验中学 434200)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