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带泪的日记

作者:徐春芬




  “老师,林某某拿了李兵的笔,我看见的。”
  “老师,林某某把脏东西擦在我身上。”
  一听到林某某这个名字我就有一股无名火,脏兮兮的脸,仇视的眼神,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并且,每次追问她所做的错事时,她总是否认。
  一次晨谈时,我给学生读了一个故事《拐弯处的回头》。学生们被文中父亲那深埋在心中的爱和一个诠释爱意的回头而感动。我趁机布置了作业:“你们的父母也许跟文中的父亲一样不说‘爱’字,但是一个细小的动作就能体现出爱。今天的日记你们就写一写类似这样的细节好吗?”
  文章收上来了,好幸福的孩子们呀!陈利波从母亲忍着病痛给自己熬粥感受到母爱的温暖;李燕萍从两根冰棍体会到母爱的无私;方润佳通过父母玩闹式的争抢遥控器的举动描述了一家浓浓的爱意……我被孩子们的幸福感染着。就在此时,一篇题为《针》的文章让我震惊,署名“林某某”。
  “……我被推出门外。在冰冷的月光下,我不再哭泣,因为哭也没用,妈妈不会相信我的话。今天真是弟弟拿了妈妈的钱,还请朋友吃了麻辣烫。可弟弟说没拿,妈妈就相信;我说没拿,她就不相信,还拿针戳我的嘴,弟弟则在一旁偷笑。我打不过妈妈,但是我恨那根针,我恨他们……”
  我惊呆了!
  这难道就是一个11岁孩子感受到的“爱”吗?从中我分明只看到的是不公平、委屈和怨恨。林某某不能也不敢跟弟弟争什么,就只有把仇恨发泄在同学、特别是比她弱小的男同学身上。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林某某看到被自己捉弄的男生狼狈的样子时表现出的那种快感,那种不屑一顾的神情。母亲的行为,不知不觉中在她的心灵深处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并且滋生蔓延。多么可怕呀!我不敢往下想……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特别关注林某某。对同学打来的“小报告”,我总在了解事实后,再找她谈话。当她狡辩时也不再严厉地指责,而是说:“林某某,看着老师,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四目相对时,我会微微一笑,摸摸她的头什么也不说了;她也什么都不说,只是低下了头。
  周五的班队课是“好书推荐会”。可是开始好一会儿了,全场却鸦雀无声,没人发言。正当主持人为难时,一只手从角落中举起,是她——林某某!只见她走上讲台,看看大家,不紧不慢地说:“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徐老师最喜欢的书——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书写的是两个世纪以前的生活。书中表现的是老师和学生、自己和邻居、父母跟家人之间的美好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是一个‘爱’字。徐老师把它送给了我,我反复读了很多遍,每次都会哭。我懂得了人人都有爱,都需要爱。以前我总是跟同学们闹别扭,对不起。现在,这本书是我的最爱。我把它郑重地推荐给你们,你们想看就来找我。最后我要说,让我们班成为爱的大花园吧!”
  从那以后,我越来越多地听到林某某的笑声,越来越少地听到有关她的“小报告”。
  母亲节前夕,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用你喜欢的方式给妈妈一个惊喜,让她们感受到你已经长大了。
  学生们的作业丰富多彩。有的给妈妈买了一张她最喜欢的碟,有的给妈妈看了自己的日记,有的打扫了屋子,有的答应妈妈以后不再进游戏机房了……
  我最关心的当然是林某某,她是这样写的:
  “徐老师,我用了两天时间做了一张贺卡。以前妈妈看到我的画就会取笑我还不如弟弟,所以,我已经很久没敢让妈妈看我的画了。可是今天,我还是把贺卡放在妈妈的拖鞋里,因为我知道妈妈一回家就换鞋,只有放在那里她才能第一眼看见。
  老师,其实我也没画什么,我知道妈妈最想去看海,所以,就画了一幅这样的图:在蔚蓝的大海边,我、弟弟和妈妈三个人手牵着手围成一圈,海风吹起妈妈的裙子。我还写了几个字:妈妈,你真美!
  老师,其实我知道,自从爸爸离开我们以后,妈妈很不开心。我和弟弟太淘气,总是惹她生气。我是姐姐,不应该这样。有一天晚上,我听见妈妈哭了。从门缝中,我看见她捧着爸爸的照片,哭得很伤心。那晚,我也躲在被子里哭了。我知道,只有当我和弟弟表现好、考出好成绩时,妈妈才会笑的。所以老师,我一定努力,我想看见妈妈笑;我想告诉妈妈,我长大了……”
  没有华丽的词句,却饱含着最真挚的心语、心愿。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 310018)
  [责任编辑: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