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蜜蜂的品格

作者:李成文 李成双




  “文章添锦绣,壮志展豪情”。玩山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玩山知源,玩水知情,玩植物、动物知理。许多人认为,玩和学习似乎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我觉得完全可以使两者和谐统一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让学生玩出个性、玩出名堂、玩出学识、玩出品位。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
  六月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我骑着单车正往家赶,突然发现向日葵地边围着一大群学生,唧唧喳喳地说着什么。“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心里想着,放下车,快步跑过去,一看,原来学生们正在看蜜蜂采蜜。望着几手痴迷的学生,我不忍心打扰他们。我既为他们高兴——因为我看到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求知的天性,同时又陷入了深思:我们的思想教育活动为什么就不能有如此的吸引力呢?思想教育活动能否将学生喜欢的东西与活动内容有机链接?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星期一能否就以蜜蜂为题召开一次班会?想到这里,我马上向附近的流动养蜂站奔去……
  星期一,随着上课的铃声,我走进教室。我的第一句话是:“今天的班会我们去田野上。”顿时,同学们眼睛发光、精神陡增。但只一会儿大家又神情疑虑,似乎不敢相信。我接着说:“真的,星期六下午,我看到我们班许多同学在研究蜜蜂,蜜蜂究竟有何奥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话音未落,班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养蜂工人教给我的防护知识,提出几点注意事项,就率领学生出发了。
  来到向日葵地,我让学生自己寻找合适的地点,5—6人为一组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自己的思考进行汇总,以便小组间进行交流评比。我的话音刚落,各小组就分头行动起来了。我发现,学生们为了吸引蜜蜂,有在向日葵花盘上放巧克力的,有洒果汁的,有用苹果皮的,还有用死虫子的……
  汇总时间到了。望着满头大汗但神情激昂的学生,我说:“下面就请各小组谈谈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思考的结论。”
  “蜜蜂有互助精神。我们观察到:有只蜜蜂受到了黄蜂的攻击,其它蜜蜂看到后,一起把黄蜂赶跑了。”
  “主动交流、互通信息是蜜蜂具有的‘品质’。当我们把果汁洒在地上时,起先只有少数蜜蜂‘知道’,但不一会儿,就聚集了一大群。我想这是它们互通信息的结果。”
  “蜜蜂还特别勤劳。我们发现,它们没有一刻空闲,一直忙碌不停。”
  “适应能力强。它们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但它们不仅很好地生存下来,而且繁殖速度极快。”
  “富有同情心。当它们看到同伴受到伤害时,不是弃之不管,而是想方设法进行救助。”
  “居安思危也是它们特有的‘品质’。虽然危险并没到来,但蜜蜂一刻也不敢松懈。”
  我把学生的观察结论按序号写在黑板上,并请他们把这些结论用一个标题进行归纳。经过各小组激烈的争论,最后大家归纳出《蜜蜂的特点》、《蜜蜂的特性》、《了不起的蜜蜂》、《蜜蜂虽小、品格高尚》、《蜜蜂的品格》……再经学生们反复商讨,最终一致同意使用《蜜蜂的品格》这一标题。
  看着同学们激动、兴奋、愉快、满意的神情,我在黑板上写了“青少年成长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们一下子明白了今天观察蜜蜂的真正意义所在。
  教师利用学生贪玩的心理,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己观察,自己体验,自己得出结论。而学生的这些“发现”,恰恰就是活动要解决的重点内容。在活动中,学生成了教育资源的开发者,教育内容的发现者、探究者,教学目标的实现者。
  班会的主题因学生群体的兴趣而生成,以学生亲身的观察、探究、讨论、归纳总结为过程,内容具体,形式新颖,体验深刻,结论意味深长,效果颇佳,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
  (联系地址: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李成文 733006)
  [责任编辑:周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