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作者:袁 玥




  我很赞成魏书生的话,“做教师不做班主任真是吃亏。”我属于那种想做、愿意做班主任的教师。做了行政工作后我还坚持做班主任。有的同志不理解,认为我是自讨苦吃。我的感受却恰恰相反,在班主任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和学生朝夕相处,同甘共苦,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我过得平凡而快乐,活得充实而幸福。
  我非常热爱班主任工作。诚然,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仅靠热爱是不够的,但一个班主任如果缺少这种纯粹的热情,就不可能有定力潜心修炼,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注入理性和艺术的力量。在我看来,班主任只有两种——快乐的和除此之外的。快乐的班主任提起学生眼睛就发亮,心里就发热,这种“亮”和“热”是成就一个班主任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如果没有这种“亮”和“热”,年复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变成漫长而可怕的劳役,班主任势必成为学生和自己双方痛苦的制造者。因为,教育是以爱传递爱,以火点燃火的事业。“热爱工作不足以使生活幸福,但它是快乐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有的老师觉得做班主任太辛苦。其实,苦和乐是一种心境,乐生乐,苦生苦,人食五谷杂粮,不可能没有烦恼。快乐不仅是保持好的心情,还要把烦恼化解为快乐。快乐是一种能力,当你把快乐传给别人的时候,好比你站在群山之间,大声喊“我爱你”,群山会多几倍还你“我爱你”,这就是所谓乐生乐。而一个常常烦恼不已、愁眉苦脸的人,既烦自己,又烦别人。要知道:当你拿着半杯水时,要想到还有半杯水;当你为没有鞋子哭泣时,不要忘了还有人没有脚。魏书生说得好:少埋怨,多做事。只有做事,才有乐趣。
  快乐是什么?培根认为,“快乐决不是某种物,而是某种过程。”我认为,班主任的快乐首先是学习的过程。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也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岗位,更是一个“洗脑”“充电”的驿站。快乐的班主任首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班主任。今天的班主任所需要的知识不是一般的、粗浅的知识,而是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生活、关于思维和学习的大量的、深刻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积累越丰富,成果就越串硕。具有丰富的知识不仅是对教师良好素质的要求,也是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没有奉富的知识,班主任就难以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记得在我做班主任的第二年,有一天,我看到班上一女生脖子上挂着一个十字架,就把她喊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通。等我批评完了,这位女生突然问我:“袁老师,你知道耶稣为什么会被钉在十字架上吗?你知道《圣经》讲的是什么吗?你知道《新约》和《旧约》有什么不同吗?”当时,我一下子愣住了,我确实不知道这些。可想而知那次说服教育的效果。类似这样的“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我想大家在工作中都遇到过。所以学习既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工作的需要。
  但在传统观念中,学习意味着要克服种种艰难困苦而努力拼搏、奋斗。于是,自古到今,学习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被确定为一种艰苦的劳动,因而就有了“头悬梁,锥刺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苦学”之说。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学习也都成了充满“艰辛”与“痛苦”的劳役。许多教师是通过“苦学”修炼成正果的,因此,他们的教育工作也是依据“苦学”的逻辑而进行的。这种“苦学”论,无论有什么样的实践背景与时代依据,都是对学习思想和学习行为的误导。“苦学”论导致许多年轻班主任怕学、畏学、厌学,宁愿上网聊天、打游戏、打牌来消磨时光,也不愿拿出时间来学习。对班主任来说,学习不应是迫于工作需要的压力,而是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快乐而有效的学习,不仅可以让我们领悟到知识无穷的魅力,也可以为我们消除工作中因无知而带来的烦恼。“学习可能需要你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不要抱怨,因为,无知的代价会更大。
  罗素曾经说过:“培养令人满意的孩子是一件非常快乐并富于建设性的劳动。”班主任的快乐源于对教育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追求,体现在富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教育实践中。快乐的班主任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掌握教育规律,探索教育方法,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一个被动的、懒惰的、事务型的班主任肯定毫无快乐可言。我的班主任工作是快乐的、幸福的。在教和学的实践中,我和我的学生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成长的幸福。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我的班级没有笤帚、畚箕、拖把等清扫工具,没有垃圾桶,没有轮值表,也没有劳动委员,但教室内外每天都一尘不染。有的同志要问:你靠什么做到一尘不染?靠制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天中午,我到教室去看学生午休的情况。一到教室门口,纪检委员汤盛南同学就迎上来说:老班,你要写说明书,因为讲台上有粉笔灰。说着,就把“纠错接力簿”塞到我手里。我们班上每个同学的桌凳、座位下的地面以及附近的过道、门窗都是自己的包干区,讲台是班主任的包干区。每天进教室后、离教室前,大家都要用抹布擦得干干净净。这是班规规定的,违反了班规就要在“纠错接力簿”上写说明,班主任也不例外。
  我认为环境卫生不仅仅是卫生习惯的问题,也是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的问题。打扫也不仅仅是劳动的问题,更是如何创造美好生活的问题。我们班有两个新班委,一个是班级形象设计委员,另一个是物业管理委员。形象设计委员负责班级整体形象设计和班级成员形象设计。形象设计包括文化和美化两个层面。在文化层面,形象设计委员的工作一是组织班级成员讨论、确定班风、班歌、班徽、班规、班级精神;每月组织评比班级形象标兵和月度之星。二是创设教室和寝室文化氛围。在美化层面,形象设计委员工作的意义在于,引导班级全体成员从“美”的层面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引导大家培养美的行为,去发现美、展示美。物业管理委员负责班上所有公物使用的指导和督察工作,负责班级公物的保管、保养和维修。在指导和督察方面,包括桌凳排放要求,门窗和电视开与关,物品摆放形式、安全、保养、维修等等。自班级组建到现在,班上没有一件公物损坏。班级备有工具箱,桌凳榫头松动了,玻璃油灰掉了,门锁松了等等,只要有了问题,物业管理委员就会及时组织同学们做好维修和保养工作。
  再比如,大家在选科代表时,习惯上都是选本学科成绩最好或比较好的学生,而我们班的科代表,都是每门学科最后进的一名学生,因为我相信这些学生的智商不比别人低,我也相信这些学生有能力学好这门课程。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的科代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可喜的是,虽然新学期科代表的职务已“让”给了其他同学,但前任科代表的学业成绩还在继续攀升。虽然,科代表的进步不完全取决于老师的信任,但信任是师生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