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作者:张明佐




  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留下了不少缺乏父母照管的孩子,形成了“留守一族”。伴随着一个个“空巢”家庭而来的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在农村,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历着一场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巨变。当他们理应享受童年欢乐的时候,却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困惑和无助悄然袭来。他们没有准备,没有经验,缺乏指导,从而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
  有一部分家长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认识上产生了偏差,认为“读书不读书都一样”“即使孩子考上了大学,还不是一样打工”。家长对子女的低期望助长了一些留守学生的厌学情绪,致使他们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下降。
  另外一部分外出务工者在城市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于是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一心想让子女将来可以在城市中体面地生活。然而,“背着父母梦想的孩子比背着孩子的父母更沉重”,这种过高的期望使留守学生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成绩上小小下滑的石子,也会在他们内心掀起惊涛骇浪,产生很强的愧疚感和负罪感。
  一般而言,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自卑:由于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留守学生有种被遗弃之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缺乏自信,害怕别人同情的目光。他们回避谈论父母的话题,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当众发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虚荣: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和求得心安,父母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以为这样便可以补偿孩子的情感缺失。其实不然,根据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高级需要的缺乏,会加强对低级需要的追求。这样的留守学生往往讲究吃穿,热衷攀比,喜欢摆阔,用虚荣心掩盖自己的孤独心。
  嫉妒:留守学生强烈渴求父母的爱,看到周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而自己的情感需要却无法得到满足,心理难免会失去平衡,感到痛苦,产生嫉妒心理。于是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嫉妒他人。
  敏感:中小学阶段本来就是一个学生心理极度敏感的时期。留守学生会把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视为“别有意味”的轻视,以致同周围人关系紧张。那些被亲戚带养的留守学生总感到寄人篱下,总觉得亲戚对自己另眼相看,因此心绪不佳,时常感叹世态炎凉。
  仇视:留守学生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导致他们对社会产生不满,对一些家境富裕的同学产生仇视心理。如“我为什么这么穷?”“为什么我的父母替同学的父母干活还要受同学父母的气?”
  此外,由于亲情的缺失和青少年的心理闭锁性,导致他们强烈寻求替代品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因此,他们很容易与异性交往过密。有研究表明,在影响中学生恋爱的众多因素中,留守家庭和破裂家庭两个因素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同样,如果选择的替代满足品是网络,那么,网络游戏成瘾和网恋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大量留守学生状况的调查分析表明,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护人监管不力
  父母外出务工后,其子女的监护权落到了祖辈或亲戚身上。祖辈们往往采用溺爱或者放纵的监管方式,对孩子的物质需要有求必应,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知之甚少,与孩子缺少实质性的情感交流。在行为习惯方面,祖辈们大都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而亲戚监管的主要问题是监护人无法准确把握监管尺度,或者说在确定监管尺度上存在顾虑。于是,他们多半会采取物质满足加行为放任的“好好先生”式监管,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任性和我行我素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社会负面影响
  在信息时代,学生了解社会的渠道和途径大大增加,接触负面信息的可能性也同时增加。留守学生日趋低龄化,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以独立应对和很好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
  3.留守学生自身原因
  留守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与城镇学生缺少共同语言和兴趣,加上他们不愿意让同学知道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在新的环境中倾向于封闭自我。他们往往沉默寡言、独来独往,没几个朋友,这样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就很薄弱。学习、交往上的挫折对他们的影响往往会更大,持续时间也更长。
  4.学校教育重视不够
  学校对留守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缺乏必要的研究,对他们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不良行为往往视为思想道德问题,处理上过于严厉。此外,现实中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太多,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本来就让老师力不从心,疲于应对,一旦留守学生出了问题,又找不到监护人,因此对这些留守学生的教育就缺乏必要的爱心和耐心。
  学校如何做好留守学生的工作呢?
  1.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采取召开留守学生交流会,举办新生入学适应讲座,开展留守学生所欢迎的、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等形式,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温暖,体会到爱心,找到归属感,找回缺失的情感和自信。
  2.强化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
  调查中发现,有少数学生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他们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自觉上进,成绩优异。因此,教师要注意挖掘、发挥留守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潜能,注重引导,经常鼓励,努力创造有助于其自我成长的机会和环境。
  3.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
  学校可利用春节返乡等有利时机,通过举办家长学校、集中家访日等活动,建立学校和家长的长效联系机制,帮助家长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促使他们有效地履行起家长的监护责任和义务。
  (联系地址:江苏省滨海中学 224500)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