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学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论坛”综述

作者:赵敏霞




  2005年10月22日,庆祝《班主任》杂志创刊20周年“学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北京教科院时龙院长向大会致辞。原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原北京教科院副院长文喆,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齐欣,全国特级教师丁榕、丁如许、李镇西,天津市红桥区教育局局长姜德志,《班主任》杂志南方工作部主任、《中外德育》杂志主编唐云增等做了发言。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班主任的责任
  
  对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从学校教育制度的角度,专家谈到,学校教育一定意义上讲是组织化的教育,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组织形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纽结,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环节。无论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坚持班主任制度,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仍然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学校教育工作的角度,有专家谈到,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是德育的主力军,也是联结老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的重要环节。
  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性质,专家强调,班主任不仅是一种工作,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或一种使命、义务,而班主任的责任、使命、义务是永恒的。班主任责任的内涵包括: (1)班主任的责任是教书育人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制度化体现。班主任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精神。(2)班主任与其他教师不一样,在整个教书育人当中班主任应该起到辐射、示范、带动作用。(3)班主任是引领学生发展,创造班级文化,营造学生有效发展环境的第一责任人。为学生创造和谐、生动、宽松的成长环境,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4)班主任的使命是托起明天的太阳,拥抱祖国的未来:责任是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成长;义务是将爱来传递,让学生懂得爱祖国、爱人民。(5)从民主教育的角度,教师(班主任)要培养学生养成民主的生活方式,为未来高度繁荣、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造就现代公民。
  
  二、班主任工作的原则与途径
  
  社会变了,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也变了。在这种变化当中,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丁榕老师总结了“三个不变、三个必须变”。在班主任自身及其工作中应体现出情感、科学和艺术。情感要求奉献爱,科学要求不断去探索,艺术意味着是创造性劳动,不能重复。这是三个不变。但是在变化的情况下,怎样找到现在学生思维的点让学生接受教育,要求班主任必须有三个变:观念必须更新、方法必须转变、途径必须拓宽。
  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与会的发言者一致认为,教育即活动,活动即教育。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丁榕老师最近参加了两次学生的聚会,一次是30年前的学生的聚会,一次是20年前的学生的聚会,学生共同回忆起的、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使他们受益终身的是一次次的活动。丁如许老师注重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德育工作充满魅力,真正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活动情境中得到欢乐,感受成功,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三、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
  
  班级是否就是班集体?专家们认为,班级不等于班集体,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高级形式。班级只有成为了班集体,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班集体的几个基本要素是:明确的共同目标、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组织机构、良好的规范、促进班集体发展的活动。
  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直接目标。班主任通过营造发展环境来促成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要“让每一位班主任学会建设班集体”。
  班集体建设是学校工作中必须抓的一件大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专业素质总的体现。班集体建设不好,学校发展就没有可能;班主任队伍建设不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就无从谈起。天津市红桥区在德育领域的主要措施就是紧紧抓住班集体建设不放。
  班集体建设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探索阶段、聚合阶段、初步形成阶段、优秀集体形成阶段。小学、初中、高中的一年级都属于探索阶段。班集体建设的操作程序为:摸清班情、提出目标、开展活动、单元评价、螺旋发展、达标验收。
  
  四、班主任作为“主业”与班主任专业化
  
  目前班主任队伍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学校德育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德育效果不容乐观。班主任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责任压力大,内容繁杂,但是权、责、利不具体,工作难度大;工作效果不理想:制度上对班主任工作岗位认定、工作效果鉴定比较薄弱,物质待遇过低;师德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不能处理好活动与学生安全、教学时间与活动实践时间两对矛盾,班级活动没有经费支持,家长及社会的要求很多、很高而工作却得不到尊重,以及学校以名次论高下评价班级工作等问题。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上分析,存在着缺少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评价制度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缺乏班主任政策保障和支持系统,班主任待遇过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班主任规程。教育部周济部长提出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的命题,对此,有的发言者认为“这种提法提高了班主任的地位,说明班主任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主业就是专业的工作。”有的发言者提出“主业与专业化就半步之遥”的观点,认为现实中班主任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如果做主业,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就可以提高。
  班主任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精神、专业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其中,班主任迫切需要的是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的形成。班主任的专业素质体现在建设班集体过程中。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途径,一是学习,多方面学习。系统学习班主任工作知识,阅读优秀班主任著作,以及向学生和家长学习。李镇西老师在担任学校副校长和两个班的班主任的情况下,每天坚持“5个一工程”:上一堂课、与一名学生谈心、思考一个教育问题、读书一万字以上、写一则教育日记,件件都与学习密切联系。二是进行教育科研。科研与实际工作并不冲突。班主任开展科研并不一定要进行正式的课题申报、论证。班主任针对班级问题进行研究就是科研,问题就是课题。班主任更多的是问题研究,是行动研究。李镇西老师每天坚持的“5个一工程”就是在以一种研究的态度工作,并融研究于工作之中。从班主任队伍的成长来看,研究可以促进班主任在学习和反思中掌握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班主任队伍尽快成长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用科研来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