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班主任工作中的辩证法

作者:田学强 杨玉贞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策略和方法很多,这里仅就班主任工作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辩证处理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事必躬亲与分权治理
  
  古人云:“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班主任如果事必躬亲,必然会导致班干部对班主任老师的依赖、学生对学习与活动的懈怠,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阳奉阴违的现象。为避免这种受累不讨好的情况发生,班主任不必事必躬亲,要学会分权治理。
  分权治理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学生会在班级组织活动中强化民主意识,认识到他们是班级的主体,不是消极地执行任务。在完成任务和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验到自己所处的地位、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进一步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为做好班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然,分权治理不等于班主任对班级工作放手不管。分权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对那些重点问题更好地“躬亲”,更好地深入了解和解决班内的问题。分权后,班主任站在制高点上,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将班级工作“化整为零”,指导、协助学生“分而治之”,然后“积零为整”,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同时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领导好班集体,才能成为一名超脱型、开放型的班主任。
  
  二、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
  
  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既是对违纪学生个体的教育,也是培养良好班风的契机。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的问题。
  对一些看来严重的问题,如偷盗、打架、斗殴等,可采取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对学生个人小题大做,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考虑,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去处理,从小处着眼,讲清问题的危害,使学生能在思想上受到震动。二是在班级要大题小做,能不公开处理的就不公开处理。必须公开处理的,危害性要谈,学生的年幼无知也要谈,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更要谈。要给违纪学生创造改过自新的机会、不受歧视的环境。
  对于班内的一些小问题,诸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服从管理等不良现象,尽管问题小,但是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这时就应该小题大做,对违纪者要大张旗鼓地处理,不仅要让当事人深受教育,更要借此机会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
  
  三、不怒自威与和蔼可亲
  
  如果班主任没有应有的威严,整天和蔼可亲,任何事情学生都可以“打折扣”,那么班主任就无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反之,如果班主任整天板着面孔,让学生感到畏惧,班级就会像一潭死水,班干部没有工作积极性,学生没有学习劲头。所以,班主任要处理好威严与和蔼的关系。
  应该让学生五条件服从和执行的,诸如宣布纪律、布置任务时,班主任必须要有威严,必须使学生感觉到制度和纪律的威慑力。需要和学生交流或了解情况,诸如调查班级情况、布置班级活动、处理学生间矛盾时,班主任要和蔼可亲、和风细雨,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老师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老师才能了解情况,达到师生共同管理班级的目的。
  
  四、当机立断与把握时机
  
  处理班级事务要讲究时机,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迅速的反应能力和冷静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如国内外或学校发生的一些有影响的大事,这些往往是工作计划中不曾预见的,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及时发现问题,当机立断组织活动进行教育。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可组织学生进行灾害的预防教育和爱心教育;国内取得重大科技成果、体育获得突出成绩时,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其次,要善于把握时机。有些问题需要等一等、拖一拖再处理。如果没有认真的调查分析就盲目行动,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对于那些不会马上带来严重后果、学生还没有深刻认识的问题,可以找时机来处理。例如,学生的粗心大意,平时的教育和要求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若在测验、考试后结合因粗心大意造成失分的后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面向全体与重点指导
  
  面向全体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班主任更应该模范地落实。只有真正面向全体,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才能真正让学生佩服、尊重。如家访、提问、参加活动等,都要给学生平等的机会,不能只关注个别学生。
  面向全体不等于对任何问题、任何学生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要求,面向全体是教育教学的原则,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还要注意重点指导:对“后进生”要多关怀、多谈话、多辅导:对特长生要多引导、多创造展示的机会;对尖子生要多提供资料、多提醒,避免骄傲自满……总之,只有做到针对每个学生实际的重点指导,才能真正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六、实事求是与弄虚作假
  
  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其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准。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科学民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诚实守信、求真务实、勤奋创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尤其是在收费、评优、处理问题学生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既是教师身教的契机,也是树立教师威信、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的要求。
  班主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也不妨“弄虚作假”一回。例如,为融洽学生和科任教师的关系,可以在班内讲一些某某老师如何夸奖班内学生的话:再如,可对学生们讲,今天校长在班主任会上表扬我们班了,说我们班最近课前秩序特别好,卫生打扫最及时、彻底,整路队最迅速、整齐……这样的“弄虚作假”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依法管理与情感陶冶
  
  班级管理的效果与管理方法直接相关,“民主与法治”的班级管理有利于改变班主任一人说了算的局面,克服种种人为因素的消极影响,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能力。“民主与法治”管理的关键是班规班纪的制订和实施。首先,制订班规班纪要民主化,这样的班规才能真正发挥应有功效。其次,实施班规班纪要坚持依法管理,班规是经过全班同学认真讨论后制订的,因此,大家都必须遵守。学期结束时,依据每位学生的德育积分,让大家评出德育考核等级。
  用“民主与法治”管理班级,还必须同情感陶冶相结合。情感陶冶是利用各种情境中的教育因素,寓教育于各种情境之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因此,班主任要落实班规班纪,就必须创设各种情境,做到以境育人、以情育人。如整洁的班级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有条不紊的思维习惯;良好的班风、学风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和睦的同学关系不仅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品德素养。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沟通老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因此,班主任应该用自己的真诚来赢得学生的信任,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感化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联系地址:山东省无棣县第二实验学校 田学强;无棣县无棣镇中心小学 杨玉贞25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