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要重视初中生的正常交往

作者:张志严 胡广华




  人,不能没有交往。正常交往是团结的纽带,是友谊的桥梁;是真诚的体现,也是亲情的流露。在正常的交往中,会不断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从中受到启发,继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也会在比较中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约束力等等。
  目前,初中生的交往生活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喜欢并做到了正常交往,同学之间共同学习、研究、探讨甚至辩论一些问题。在交往中他们懂得了尊老爱幼;在交往中,学会了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在交往中还学会了宽容,增强了协作意识。忧的是,仍有部分中学生不能进行正常的交往,这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生不正常交往的表现
  
  1.亲缘关系出现危机。
  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初中生正处在蔑视期。表现在,有的初中生出入家门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夜不归宿也不打招呼;有的进家门无视父母的存在,径直走进自己的居室,且房门紧闭;有的在家里除了向家长伸手要钱外似乎没有别的话说。至于对周围的亲朋,他们已然淡忘了,偶有亲戚来访,也只不过是在父母的督促下勉强打一声招呼。节假日,父母希望共同去走亲戚,他们就找借口推诿。对邻居也变得冷淡,能避则避,实在躲不过就硬着头皮打声招呼。
  2.交往视线转移。
  孩子上了初中后,由对父母的依赖转向蔑视,跟父母的交流愈来愈少,转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他们或两三个人,或三五个人在学校里、在放学路上或利用节假日,在一块闲逛闲聊,甚至招惹是非。这种不正常交往的结果会使学生变得懒散、不思进取。也有的学生喜欢跨班级、跨年级交往,或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交往,甚至参与不正当的活动,如打架斗殴等。交往视线的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交往的积极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
  3.自我封闭,缺乏合作意识。
  有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初中生,不仅相互之间看不起,更看不起学习处于中、下的同学;有些学有专长的学生也往往傲视其他的同学,不屑于与别人交往。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他们把学习好、有专长当成“特殊”的资本,高高在上,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自我封闭,自我欣赏,更缺乏合作意识。这些对他们的正常交往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迷恋上网,缺乏与他人的交往。
  不少中学生迷恋上网,网上聊天成了每天的“必修课”。他们有的热衷于电子游戏,有的用电脑“算命”,也有的迷恋网友。他们的交往局限在虚拟世界之中,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与同学或周围的人交往越来越少,显得格格不入。
  5.热衷追星,忽视与普通人的交往。
  一些中学生逛书店、书摊是为了买画报,看明星。有些初中生家里小小的居室墙上贴满了影星、球星、歌星的照片。他们单向了解,崇尚星族,却很少与周围的普通人进行交往。渐渐地,他们变得少言寡语,甚至有些孤僻,影响了健全人格的形成。
  6.偏重交往形式。
  有些初中生以出席自己生日宴会人数的多少来显示自己人缘的好坏。于是,过生日讲究排场,大搞生日宴会。地点环境要气派,生日蛋糕要大个儿,菜肴要丰盛,寿面要一根面条盛一碗,还请人拍照、录像。这种偏重交往形式的做法会滋长学生的虚荣心。
  
  二、初中生出现不正常交往现象的原因
  
  1.教师重视不够。
  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交往生活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他们眼里,只要学习好,不惹事生非就是得意门生。因此,平素很少对学生进行有关“交往生活”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而初中生恰恰是身体强健,心理脆弱的时期,一旦交往不慎就容易出现问题,且很难纠正。
  2.教育方法失当。
  有的班主任不了解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过失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严厉批评,造成学生交往障碍。如有几位初中生,虽然身患重感冒,但为了不影响班级的出勤率,不影响班级的学习成绩,不影响班集体的评比成绩,仍坚持上学、坚持跑操,终因体力不支,跑操落伍,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这使他们感到心灰意冷。“老师不容我,班级不容我。”伤心痛苦、愤怒,被迫走向与师长为敌的一面。在“恨”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逆反心理极强,专门与周围的人和事抗衡。
  3.单向关怀有害无益。
  事物是相对的,有“难”的体会才倍感什么是“易”。学生每天接受来自家长的关怀,习以为常,而不知回报。相反,家长的关怀稍不到位,便十二分的不满意。由于家长关怀过分,孩子习惯于等和靠,习惯于被人关心,慢慢地就失去了关怀他人的意识,只有被关怀的需求,却体会不到被关怀的幸福,更没有想过怎样去关怀别人。这使他们的交往技能越来越差,因而朋友越来越少。
  4.家庭指导不当。
  家长往往注重孩子在交往中的物质条件,却很少从其交往需求和交往技能上进行指导。因此,学生之间的交往往往充满着“铜臭”:请客送礼;生日聚会时0k厅包桌,请同学大吃大喝。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条件,甚至带着孩子给校长、教师送礼。家长为了孩子不惜花费,搞不正之风,其结果却使孩子过分注重交往形式,忽视了真正的友情,陷入了社会不良风气之中,严重地影响了他们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三、矫正初中生不正常交往的措施
  
  1.教师积极引导。
  班主任要为交往不利的学生创造受表扬的机会,扭转他们在班内孤独寡欢的现状;对于班里非正式小群体,教师应充当桥梁,引导他们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通过实例对学生进行爱父母教育,扭转愈演愈烈的“生日聚会,排斥父母”的倾向;指导那些不善于交往的学生进行正常交往,并教给他们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2.教师榜样示范。
  教师要谢绝家长、学生送礼。借家长会、班会向家长和学生宣传本人对“交往”的认识: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关系,学生品德好、身体好、劳动好、学习好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 特别是在节日期间,面对争相购置贺卡的学生应及时制止,并引导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给老师做一张贺卡,写上心里话,又经济、又实惠,或写封短信,打个电话来表达对老师的祝贺。
  3.师生开展谈心活动。
  在全面了解学生交往状况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谈心活动。可以是师生间,也可以是生生间,相互交流、了解,增进感情。在谈心中相互学习交往经验、交往策略和交往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使班集体形成正常交往的良好风气。
  (联系地址:北京市延庆县教科研中心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