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家访如镜

作者:谢永发




  一位电台记者采访我,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家访感受,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家访如镜”。后来我明白,那会儿我之所以能须臾出绝譬,实在是一种潜意识在起作用。是啊,一个多月的家访,已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平时教育中的许多缺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家访又何尝不是一面明教育得失的镜子呢?
  那是一个没有阳光的周六,为探明小松总是迟到的原因,一大早,我就与英语杨老师一起骑着单车出发了。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七里塘镇星火村。满以为就能找到小松的家了,可是掏出详细地址一问,才知道还要走完一条石子路,再南拐走两条乡村土路。望着黄沙泥土中凸出的一个个石子,望着偶尔一辆三轮车开过扬起的漫漫沙尘,望着绿杨轻烟中的“暖暖远人村”,我真想打退堂鼓了,年逾半百的杨老师更是一口一声直叹气。不过我们最终还是一路相互鼓励着找到了小松的家。从小松家回来,我为自己平时的“铁面无私”而自惭,小松迟到几分钟,我就拉着脸训斥,还自诩什么“校纪班规面前人人平等”。那以后,每逢天阴下雨,我总忘不了给同学们一句温馨提示:一路走稳,迟些没事。
  小雪是一位似乎连生气都带着灿烂笑意的“开心果”。我从未找她谈过心,也没有找她谈心的计划,因为我总认为这样一张甜甜的笑脸下面一定不会包裹着什么心烦的事情。可是到了她的家,我才惊讶地知道我那武断的推测是多么片面。小雪的妈妈两年前就因癌症做了胃切除手术,现在依然要定期化疗。为了挣钱,小雪的爸爸四处打工兼职,做家务和照顾妈妈的重担基本上就落在了小雪一人的肩上。多么坚强的孩子啊,要不是家访,老师哪里知道你也有说不尽的许多忧愁啊,你让老师从今往后再也不敢轻信自己的直觉了。
  小静爱好文学,喜欢写点文章。一天她突然交给我一份退学申请。为了搞清楚她为什么要退学,我去家访。在自己家里她毫无顾忌,我们像朋友一样聊了起来。她说她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边写作边学习。我问她哪来饭吃,她沉思片刻,吟了一句海子的诗:“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补上屈原的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顺着她的思路,我自作聪明地作了延伸,海子和屈原都太浪漫,不现实。海子向往的幸福不可能实现,屈原追求的“美政”最后落空。其实,他们都不必以身殉志,他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受人敬仰的诗人。小静没有驳我,只是一口气背下很多我说不了出处的海子和屈原的诗句,然后又轻轻地问了我一声:“老师,你还认为他们死得不值吗?”我已经面红耳赤了,那时我才感到,以我现在的那么点文学常识是根本没有资格跟小静谈海子、屈原的。
  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师与生的磨合,心与心的交流。苏东坡有首《琴诗》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统一,才能产生优美动听的音乐。教育学生也一样,只有师生融洽,心灵相通,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教师与学生的心灵间隙究竟有多大,不妨用家访这面镜子照一下。学然后知不足,家访也是如此,只有真正做了,才能知道自己教育工作上的不足。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第五中学 2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