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眼见为实”小议

作者:王书龙 张海明




  《吕氏春秋》里有个德育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由于战乱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村落里,接连好多天没有粮食吃,只能以野菜充饥。看到老师挨饿,颜回于心不忍,就四处去讨米。好不容易讨来了米,等到米饭快熟时,却掉进了一些灰尘。颜回为难了:就这么给老师吃吧,怕不洁净;扔掉它,又觉可惜,于是就一把抓起来吞吃了。碰巧,这个动作被孔子无意中看到,他很吃惊,以为颜回是在偷吃。等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孔子感慨地说:“以为可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还不可信;以为可以依准的是自己的心,可是心里揣度的仍不可依。请弟子们记住:认识和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啊!”
  这个故事现在读来仍给人以深深的思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似乎都把它作为了信条,可是连“万世师表”的孔子居然也不敢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心之揣度。眼睛看到的不见得全部是“实”,也有可能是“虚”的。所以,认识一个人不容易。同样,作为教师,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不仅平时要认真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还必须经常和他们进行朋友式的心灵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要深入地进行家访,广泛地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较为全面、准确地认识和了解我们的每个学生,也才能对他们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
  (联系地址:山东省沂源县职教中心 25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