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摸脑瓜的启示

作者:赵 刚




  有一位小学老师,上了20分钟的课后,见孩子们有些累了,就叫他们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并说谁趴得最好,老师就摸一下谁的脑瓜儿。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只摸了一下自己的脑瓜儿,似乎只有自己在独享老师的爱抚。其实老师在每个孩子的头上都摸了一下——当然,这个“秘密”孩子们是不知道的。
  儿童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爱抚是一种无声的夸奖),但如果把每个人都夸一遍等于不夸。反过来,如果只夸一两个儿童而置大多数儿童于不顾,则可能使大多数儿童因得不到鼓励而激不起上进心甚至灰心丧气;个别儿童也可能因独享夸奖而滋长骄傲情绪。该教师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高超的教育艺术。孩子们趴在桌子上,只觉得自己的脑袋被老师摸了,以为别人的脑袋没被老师摸,因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得最好,每个人心里都美滋滋的,都觉得自己在老师眼里是好孩子,因而都想下次还得到老师的夸奖,从而形成人人不断进步的连锁反应和整体效应。这不是一种很高的教育艺术吗?该教师的做法对我的班级管理启发很大。
  
  一
  
  刚接手班级,我便通过翻学籍卡、调查、走访等方式把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特别将他们的生日暗暗记录在我的“秘密日记”里。每到一位同学的生日,我就花上几分钟亲手做个精致的书签、小贺卡之类的东西,写上祝福语,并用信封封好。临放学时,我悄悄将这名“幸运之星”叫到办公室,幽他一默:“这是一封鸡毛信,万分机密,只能到家中才能拆开。你我交情非浅,不能将此事告之他人,明白否?”此时学生往往先是茫然地盯着我,尔后会意地使劲点点头,离去。
  其到家后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而每每第二天上学,该学生在听课时便会坐得特别端正,眼睁得大大的、亮亮的,似乎他更加明白:“风悠悠,雨悠悠,岁月悠悠,恩师对我独好!”更有的家长也感激涕零,今后与他们合作起来岂不愉快?
  
  二
  
  每次大扫除,我从不当众分配任务,而是把扫除任务分项,“预谋”一下何人能胜任,然后暗暗地将他们一一叫来,各自叮嘱:“老师经过慎重考虑,觉得你×方面能力较强。因此,决定派你……,能胜任吗?”
  对这种老师格外重视、亲自而非当众交待的任务,孩子们往往做得特别出色。常常你只是让他捡拾一下教室里的废纸,而他们却还要洒点水,甚至再花费心思摆弄摆弄、设计设计,使之更整洁、美观。对此,我也从不忘了在总结时,当众大加表扬。
  更值得一说的是,有时对任务基本相同的同学,我就分别暗自嘱咐:“别忘了帮对方干干!”而他们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表现出的是你帮我、我帮你,最后肩并肩、手拉手,亲亲热热地回来了。回来后,我还要再分别悄悄地叫来问问情况。结果他们都说:“我的活差不多都让他干完了!”我趁机来一句:“你看人家对你多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后你就看着办吧!”于是,学生之间的感情也更亲密了。
  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一位班主任难道不该潜下心来问问自己:“如何迎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联系地址:江苏省铜山县郑集实验小学 2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