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老师,您是否把学生当作“人”看待?

作者:周如俊




  最近江苏省教育电视台报导:南京市某小学一名学生因成绩不太好,校方要求父母与子女跟班陪读,结果这位学生因心理压力太大而自杀,致使学校与家长悔恨不已。
  这是一个应试教育失败的典型案例。应当承认,我们当前的教育是很残酷的,分数仍然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教育往往被异化,学生被筛选、被分等,有的甚至作为“劣等品”而被淘汰,乃至一生都背着“劣等”的烙印。究其缘由,主要是当前考试升学制度、劳动就业和人事制度等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片面地要求学生高分数和高学历,因此在教育观和人才观上出现偏差。许多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多多少少存在着看重功名的价值倾向,形成了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的教育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培养“人”的教育观,正如南京市育才学校的教育理念:“找回失去的人!老师应把学生当作‘人’对待!”这是那些被打入“另册”的所谓后进生发自内心的呼唤!教师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开展个性化教育,正确看待自己的学生,妥善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也不是教师的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特别是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感情丰富,兴趣广泛,喜欢探索,同时,身心发展与社会的巨大变化给他们带来许多困惑,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去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是好成绩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分也许是了不起的成绩,教师要善于确定自己的孩子在此时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可是事实上,我们有多少教师把学生真正当作有血有肉、富有个性的人看待!不是吗,我们周围不少学生长期在考试分数上受到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体验到难以缓解的焦虑和冲突,最终出现厌学、逃学、拒学等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应从上述案例中得到启示: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要把学生当作“人”看待!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是被应试教育压抑太久的学生心灵的呼唤!其实,许多孩子学习不好,不是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心理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用理解架起沟通的桥梁。那么,教师如何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学生呢?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抱有合理的期望。适当的期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也是学生努力上进的激励力量。而期望目标过高或过低都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许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关心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从不关心学生心里想什么,只会在学生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采取粗暴的态度,从而导致学生厌学、逃课等极端行为。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各方面发展情况,给学生提出个性培养的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让学生怀着成功的希望去努力学习。
  其次,教师要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学生,要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亲情化解学生对考试的焦虑、紧张和烦恼。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平和、宽松的心理空间,鼓励学生:“只要你奋斗,你就行”。在学生考试没考好时,不要责备孩子,而应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并鼓励学生:“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促使学生以自信和成功的心态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争取学习的胜利。
  此外,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教师必须信任学生,看到学生的长处,看到学生的发展变化,欣赏他们,以他们为自豪,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对于学生的缺点,要耐心教育,对事不对人,要学会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改正。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尽量不在众人面前数落学生的不是,特别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要学会发现学生的点滴变化,赏识学生的正向变化,不仅是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的变化,更应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毅力的变化。要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学生的长处,尽可能为他们的进步找到新的生长点。
  善于赏识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当作人对待,是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树立的教育理念。学会赏识教育并不难,难就难在我们教师要真正地时时刻刻坚持赏识教育!
  (联系地址:江苏省灌南县教育中心 22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