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7期

美国中小学的义工活动

作者:佚名




  在美国到处可见"义工",有退休者,也有青年人。美国学校规定高中学生在4年学习期间必须当"义工",为社会服务满75小时,才能获得"义工"学分,这也是得到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
  去年美国有1330万的青少年,约占全国青少年人口的60%,每星期都义务为社区服务。开始时,不少学生有被迫感,抱着应付的态度去当义工。当他们的劳动得到人们诚挚的感谢和社会充分的肯定时,从中得到了极大的鼓励、满足和自豪,觉得自己虽然还是一个学生,但已经能够帮助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了。他们在服务中逐步转变态度,从消极被动变为积极参与。如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高中女学生凯莉,她和同学在社区放置了几个收集箱,其中收集到废弃的眼镜几百副,然后测量度数,加以分类编号整理,利用暑期和两个验光师一起到墨西哥去,把这些眼镜送给需要而又合适的穷人。洛杉矶一对14岁的双胞胎兄弟席欧和尼可,他们在富人社区募捐,将款项用作公益活动,有一次买了500个背包,内装必需日用品,送给好莱坞地区无家可归的穷人。还有的大学生到纽约世贸大厦废墟做清理工作......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质量,总的来说并不算高,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义工教育,应该说是成功的。我们正在讨论要树立新的城市精神。这种城市精神乃至民族精神,不是发几个号召,搞几次活动就能打造出来的;它必须在中小学的教育中长期坚持、实践、培养,从平时养成的习惯而升华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又成为全民的习惯和行为。美国的义工教育和义工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寒笙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