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7期

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

作者:王华良




  近来,不少学校在年终考核与平时的教学调查中都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一栏目,并以此作为教师评优、晋升、聘任的一个重要依据。应该说,学校的这种做法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师生平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教师尤其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甚理解,认为“学生各方面都还不成熟,要求学生完全出以公心、不以个人好恶来评价自己的教师,几乎是奢望”,“学校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教师期末考核、评优和颁发奖金的依据,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的确,学生在各方面还不十分成熟,在处理问题上也许会带有一些个人的好恶,有时也会失之偏颇。但这毕竟是个别现象,如果指全体学生,那就不妥了。正是学生的幼稚、天真、单纯、少世故,才使得学生的评价带有普遍性、真实性、全面性,从而具有公正性。一个班的学生若有个别人对你评价不高或许事出有因,我们也不排除学生中有个别“调皮捣蛋”的,但若是大部分或整个班级的学生对你的评价都不高,那就值得认真考虑了。
  我校自1997年实行“学生评教师”这一制度以来,已有5年了。记得刚实行的时候,学生给我的评价是全校最低的(比倒数第二还差五个百分点),而我当时各方面的条件自认为是较优秀的。自己辛辛苦苦、全身心地投入,倒成了不会教书的人了,整整一个月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后来,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之所以给我打这么低的分,并不是我的业务能力不行,而是因为我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骂人,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他们说,听王老师的课有一种压抑感,上课提心吊胆,生怕被你骂。后来我通过改进课堂教学、与学生多沟通等方法不断改正缺点,一年后学生对我的评价就好了。现在学生给我的评价基本都在班级教师的前列。从这件事我体会到: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为什么不想一想自己的素质如何?为什么同一班学生对其他教师的评价比你高?为什么两个班学生评价有如此悬殊?是自己教学能力上、业务上不如人家,还是其他非智力因素上的原因?
  再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师的上帝。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学生就会对每一位教师加以分析、比较、评价。学生对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洞若观火,他们心中有杆秤。所以学生毫无疑问是评估教师工作的第一发言人。
  教师应该以平和坦然的心态对待学生对你的评价,个别学生或许对你有成见,如果整个班级对你的评价不好,那你在这个班级的教育一定有问题。学生是天真的、纯洁的,更是无辜的,即使学生对你的评价有些偏差,教师也不能因此耿耿于怀,甚至给他穿小鞋;当然也不能因为怕得罪学生而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去善待学生对你的评价,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位学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投入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会因为不喜欢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者完全相反,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所以教师应转变观念,要乐于向学生学习。教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
  有人做过调查,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教师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教师,请您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联系地址:浙江省绍兴县越崎中学 31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