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5期

无怨无悔做园丁

作者:佘民富




  读了贵刊第八期谢云老师《不做园丁》一文,真有些佩服谢老师的反思精神。但作为一名老教师,又不敢苟同谢老师的观点。
  谢老师为何“不做园丁”?他说是“起因于一次观看园丁的劳作”,“不希望自己像园丁那样简单粗暴”。
  谢老师实在是太小看园丁的工作了!他以为园丁所从事的只是“提起大剪刀”从事“喀嚓”一声的简单劳动,不能与复杂而高尚的育人工程相提并论。殊不知,没有园丁的聪明智慧与辛劳汗水,花园里就不可能有整洁优雅的环境、错落有致的布局、争奇斗艳的花卉、造型奇异的盆景,以及那沁人心脾的幽香……
  当然,我觉得谢老师也并不怎么了解咱们的教育,因而喟叹“现在的教育,不正像一把大剪刀么?”事实上,尽管我们的教育受制较多而不尽如人意,但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绝不可否认教育的成绩是主流。至于时有所闻的一些“旁逸斜出”的“恶枝歪头”,非但不代表教育的主流,反倒提醒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乃至每个公民,必须深思警醒——要加强“修剪”力度,以确保更多“幼苗”成才。
  还有,谢老师是否也有些歪曲了自身的工作——“我们许多老师的做法,不正像那园丁一样简单粗暴么?”真的是“许多老师”吗?即使如此,毕竟不是全体,更不是自己。况且,如前所述,“简单粗暴”也绝不是一名称职园丁的本色。至于“现实生活中,因考不上学校而发疯、自杀、他杀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又岂是受雕琢太多?一个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造成这些现象无非是因为家庭、学校或社会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尤其是当今社会大气候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及黄毒之类的熏陶侵蚀,这绝不能归罪于教师的“雕琢”!相反,倘若每一名称职的教师都具备了园丁那样“雕琢”的权力,以及园丁那样的独立责任意识,育人工作中不受或少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制约与干扰,因材施教,那么,精心“雕琢”的结果只会“成器”,而绝少意外!
  游人欣赏园林美景却很少关注创造美景的辛勤园丁,教师日复一日地潜心于本职工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自己默默奉献却很少为人所知,教师与园丁何其相似!所以,我认为将教师喻为园丁,既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教师职业的称颂。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还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并且面对大千世界的各种诱惑仍能“痴心不改”地致力于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绘就满园春色,那么,倘能以园丁喻之,岂不美哉——尽管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
  
  (联系地址:江苏省如皋市聋哑学校22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