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5期

掌握信息技术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作者:陈丽娜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信息的获取、处理、掌握和使用的熟练程度。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
  趋势。
  
  一、实施素质教育有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五种能力”的培养,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培养学生具备“五种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这“五种能力”,同时还应具有将其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许多教师还没有完全具备上述的“五种能力”,特别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比较薄弱,很难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鉴于上述情况,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相应的信息意识、信息素质和信息教育能力。
  
  二、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质
  
  从系统论观点来看,教育活动是一个系统,其中包含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这四个要素。承担四要素间的沟通、链接任务的是教师。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教师作为系统中的主要“信息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
  所谓信息素质,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
  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质可分为:⑴基本信息素质:是指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关于信息方面的一般观念、意识、知识和技能。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⑵学科信息素质:是指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和能力。⑶特殊信息素质:是指教育工作者具备的专业信息知识和能力。⑷科研信息素质:是指一个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时所应具备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在这四种信息素质当中,基本信息素质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具体说,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
  首先是教师的学生观。教师和学生是教育系统中具有平等地位的信息要素,是信息的发送者及接收者。教育教学信息的顺利流通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在教的同时需要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
  其次是教师的自我认识能力。教师本身也是学习者,为了使教育教学系统的运行更加协调,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地充实自己。
  
  2.应有正确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时代,教育的超前性特征更加突出。教师必须具备超前的教育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预见能力。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教育教学系统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问题,如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问题、黑客现象与网络安全等问题。教师应对信息的共享性有充分的认识。在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输过程中,要恪守信息道德与伦理,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地教育新一代。
  
  3.会灵活使用各种信息工具(手段),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新的传授知识的工具(手段),多媒体信息技术、互联网、校园网的推广和应用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整个教育教学系统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只有掌握了相应的信息工具的操作技能,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开拓教育、教学空间,教会学生自主地去获取知识,以适应客观学习实际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
  
  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信息素质。教育部2000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将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建设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传播技术结合,重视对教师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就目前现状来看,很多教师还适应不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必须加快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
  要使广大教师具有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具有使用各种信息工具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意识,看到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整个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认识到它对教育的巨大作用和潜力。例如:教学信息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会更具有形象性、动态性、丰富性、灵活性和交互性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应看到它相对的局限性,比如过于机械化、逻辑化,比较缺乏情感和人性化,以及网络上传播的一些不健康内容。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把握尺度、有的放矢、灵活运用。
  
  2.培养教师学会操作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的技能。
  根据我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短期脱产培训的体验,
  我觉得:⑴应使全体教师掌握最基本的windows98操作系统。只有掌握它,才能运用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⑵应根据教师自身信息素质的高低和年龄的差异,分别进行组合,分层施教,保证培训质量。例如:对45岁以上的老年教师及偏远山区的教师,因其信息素质相对较低,应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少讲多练,确保培训的质量和实效。⑶还应抓好常规电教设备的使用和常规电教教材制作的培训。如组织教师学习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实物展示仪等常规电教设备使用及其简单维护,进而提高常规电教设备的有效使用率,提高教师制作常规电教教材的能力。
  
  3.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
  对教师进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培训,目的是推进这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学会如何使用各种教学软件,特别是教师要能从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适合使用计算机教学来增强教学效果,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教学潜力。
  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工具不仅仅服务于常规教学,更要让其为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服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一方面是教学方法的进步,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教育目标的转变,从对学生要求技能熟练到对知识的理解,再到对问题的解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社会工程,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要加速教育教学系统的现代化,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联系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山路9号桂林实验中学5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