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毛泽东巧设空城计,吓退蒋傅十万兵”

作者:陈宗良 王彦红 卓 倩




  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一个“毛泽东巧设空城计,吓退蒋傅十万兵”的故事,内容说的是:1948年秋,在我军各个战场捷报频传,国民党穷途末路之际,蒋介石与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上演了一场“蒋傅偷袭西柏坡”的“戏”,没想到这一情报被中共驻北平地下工作者得知,火速通知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西柏坡。坐阵西柏坡的毛泽东在周密部署部队阻击、机关转移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华社的宣传攻势,撰写了“三篇广播稿”,导演了一场“空城计”,吓退了敌人十万大军。
  一直以来,这件事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并被媒体、书籍广为传播和引用。但最近我们西柏坡纪念馆在复原西柏坡新华通讯社旧址时,在征集文物资料中,发现当年毛泽东导演的“空城计” 用的并不是三篇广播稿,而是四篇广播稿,同时通过电话采访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所长成一老先生,还发现了与四篇新闻稿有关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篇新闻稿:胡乔木起草,毛泽东修改
  
  西柏坡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接到“蒋傅偷袭西柏坡”的情报后,毛泽东表现出了革命领袖的大智大勇。他依旧那样镇定自若,与周恩来、朱德等紧急磋商后,首先利用“枪杆子”——周密部署部队阻击、机关转移;同时,还充分利用新华社这支“笔杆子”。毛泽东要胡乔木根据来电写一揭露性消息。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手稿,全文如下:
  
   〔新华社华北二十五日电〕确息:当我解放军在华北和全国各战场连获巨大胜利之际,在北平的蒋匪介石和傅匪作义,妄想以突袭石家庄,破坏人民生命财产。据前线消息:蒋傅匪首决定集中九十四军三个师及新二军两个师经保定向石家庄进袭,其中九十四军已在涿县定兴间地区开始出动。消息又称:该匪部配有汽车,并带炸药,准备进行破坏。但是蒋傅匪首此种穷极无聊的举动是注定要失败的。华北党政军各首长正在号召人民动员起来,配合解放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敢于冒险的匪军。
  
  消息写好后,毛泽东着手修改,他增加了“确息”和参加此次行动的蒋傅军的具体番号,以示我对其阴谋了如指掌。新华社于10月25日当日播出,这条消息先发文字电讯稿,继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名义连续作口语广播,使蒋傅军企图偷袭石家庄的阴谋昭然若揭。
  这里还要特别说明一个问题:这条消息开头用的是“确息”,这确实的消息来自何处?出于何人之手?长期以来,这是大家关注的一个“谜”。据当时带领部队昼夜兼程的华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郑维山(后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在回忆文章中说,多年来,他脑子里一直想着这件事。“文化大革命”后,他趁写回忆录的机会,几经访查,终于从当时在北平地下党工作的同志那里获得了实况。那时,北平阴霾密布、豺狼遍野。以刘仁为首的中共华北局城工部所领导的共产党员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中工作着。城工部学委会中有个职业青年支部。支部书记是李炳泉,李炳泉领导的党员中有一个名叫刘时平的人,时任亲蒋著名报纸《益世报》采访部主任。他利用新闻记者这一职业之便,广交国民党上层人物,其中交往甚密者有蒋军整编骑兵十二旅旅长鄂友三,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华北特别站站长兼华北“剿总”爆破大队大队长杜长城、蒋军宪兵第三营营长刘建龙。刘时平同他们三人都是绥远同乡,同鄂友三、杜长城还是一块儿长大的中学同学。他们每次相聚,开怀畅饮,无所不谈。10月23日一早,华北“剿匪”总部门前岗哨林立,戒备森严。上午10点钟刚过,一些军事要员相继而出。他们有的行色匆匆,有的喜形于色,有的锁眉沉默。这些要员中就有鄂友三、杜长城。对傅作义指挥部的这类重大活动,中共地下党当然是十分关切的。下午,刘时平就约鄂友三、杜长城和刘建龙在鄂公馆相聚。晚上,四个人边喝边吃边谈,直闹腾到凌晨。24日天刚亮,周旋了一夜的刘时平虽十分疲劳,但重任在身,赶忙告辞。刘时平一到街上,就想起杜长城说的他的爆破大队已在西直门车站装好车,待命出发。于是,他决定亲自去看看,以防有误。到西直门站口,他拿出《益世报》采访部主任的证件,以这种特殊的身份通过盘查,进入站内。这时,站台上军人来往匆匆,装载军用物资的列车已进行了伪装。在一片人喧马叫声中,他巧妙地弄清了部队番号、列车去向。在情况完全证实后,他立即离开车站向李炳泉住处奔去。上午8时许,李炳泉和学委会负责同志根据刘时平侦察到的情况,拟成电稿交给当时在北平的地下党负责人崔月犁。当时,地下电台为避免过多暴露,上午是不与上级台联系的。崔月犁和电台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破例开机。10时许,这份关系重大的绝密军事情报,通过电波传到在河北省泊头的中共华北局城工部。刘仁部长又速报了华北军区。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于10月24日下午收悉。时间紧迫,聂荣臻先下令调野战军南下布防,接着急电向中央汇报。10月25日10时左右,西柏坡中央军委机要局收到这个十万火急的军事情报。机要参谋立即把电报交给了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军委领导。
  与此同时,此情报也被我中央社会部和在傅作义司令部工作的甘霖获取并及时报告了中共中央。
  
  第二篇新闻稿:时间是26日或27日
  两种说法都对
  
  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第二篇新闻稿《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匪军进扰》,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全文如下:
  
  〔新华社华北二十六日电〕为了紧急动员一切力量,配合人民解放军歼灭一切可能跑到石家庄一带进扰的蒋傅匪军,此间党政军各首长已向保石线及其两侧各县发出命令,限于三日内动员一切民兵及地方武装,准备好一切可用的武器,以利作战,尤其注重打骑兵的方法。闻蒋傅两匪进扰石家庄一带的兵力,除九十四军外,尚有新骑四师及骑十二旅,并附属爆破队及汽车四百余辆,企图捣毁我后方机关、仓库、工厂、学校、发电厂、建筑物。据悉,该敌准备于二十七日集中保定,二十八开始由保定南进。进扰部队匪首有九十四军军长郑挺锋,新编骑四师师长刘春芳,骑十二旅旅长鄂友三(即今春进扰河间之匪首)。此间首长们指示地方各界,切勿惊慌,只要大家事先有充分准备,就有办法避开其破坏,诱敌深入,聚而歼之。今春匪扰河间,因我方事先毫无准备,受到部分损失,匪部也被其逃逸。此次务希全体动员对敌,不使敢于冒险的匪徒有一兵一卒跑回其老巢。今年五月,阎傅两匪曾有合扰石家庄的计划;保石线及正太线各县曾经一度动员对敌,后来阎匪一个师在盂县被歼,傅匪惧歼未动,但保石线人民已有了一次动员的经验;此次因蒋匪在北平坐督,傅匪不敢不动。华北军区已向各县指出,不要以为上次未来,此次也不会来,不做准备,致受损失。即令敌人惧歼不来,我有此种准备总是有利无害。
  
  这条新闻明白地告诉敌人,解放区军民已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如果胆敢来犯,只能是自取灭亡。胡乔木在进北平时专门写文章介绍这条消息,称它是写作的范例。
  但这条新闻到底是10月26日还是27日所写?根据电报原稿,当然应该是10月26日,且在电文原稿上,毛泽东还亲自批示胡乔木:“乔木:此件请于今日口播,文播,并发人民日报。”但是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通讯社共同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两书中,均写的是“新华社华北十月二十七日电”。
  对于此事,成一老先生是这样解释的:这两种说法都对。为什么呢?因为在出版《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一书时,胡乔木还健在,稿子都是和胡乔木商量后编辑的,例如“蒋傅匪军”,我们就把所有的“匪”字去掉了。至于时间问题,当时具体怎么处理的,我的记忆也模糊了。既然《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中也说的是27日,我又跟几个新华社的老同志商量了一下,最后觉得应该这样解释:毛泽东习惯于晚上办公,所以此电报稿毛泽东撰写完成是在26日晚,胡乔木处理后新华社播发已到了27日,见报时间是28日。如果是注明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的话,26日也对,如果是根据当时新闻报道的话,用27日也正确。成老特别指出:《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落款中“根据手稿刊印”是错误的。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