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蒋经国《遗嘱》引起的风波

作者:窦应泰




   蒋经国病逝以后,他的《遗嘱》曾经引起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波。眨眼十六个春秋过去了,当年在台湾轰动一时的《蒋经国遗嘱》风波,现在该是揭其谜底的时候了。
  
  《民进周刊》提出五点质疑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七海官邸病逝。第二天,台湾各大报相继公布了蒋经国于1988年1月5日立下的《遗嘱》。节录如下:
  经国先生遗嘱
  经国受国民之付托,相与努力予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业,为共同奋斗之目标。……并望始终一贯积极推行民主宪政建设,在国父三民主义与先“总统”遗训指引之下,务须团结一致,奋斗到底。加速光复大陆,完成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大业,是所切嘱。
  中华民国七十七年元月王家骅 敬谨记叙。
  在这份《遗嘱》的下方,分别有国民党“副总统”和“五院院长”及蒋经国之子的签名,他们是: 李登辉 俞国华 倪文亚 林洋港 孔德成 黄尊秋 蒋孝勇
  蒋经国这份《遗嘱》,是用一张普通民用信纸书写成的。
  因为《遗嘱》上没有蒋经国夫人蒋方良的亲笔签名,所以在媒体发布不久,即引起台湾朝野的震荡,许多人都对蒋氏《遗嘱》的真伪产生了猜疑和非议。
  1月18日,台湾民进党创办的《民进周刊》率先发表一篇题为《蒋经国遗嘱似有伪造之嫌》的文章。该文称:从已经公布的蒋经国遗嘱上看,是属于代笔遗嘱。依民法1194条规定,应由遗嘱人指定三人以上为见证人。由遗嘱人口授遗嘱或者口授遗嘱意旨,见证人之中一人笔记,宣读、勘解。经遗嘱人认可后,记明年、月、日及代笔人姓名,由见证人全体及遗嘱人共同签名。遗嘱人不能签名时,应按指印。
  蒋经国的这份《遗嘱》没有他的签名和指印。1975年蒋介石病逝时,宋美龄在《蒋介石遗嘱》上都有签名。可是蒋经国去世,蒋方良却没有签名。此外,蒋经国的《遗嘱》在1月14日见报时,出现了《中国时报》和《联合报》两个版本。
  《中国时报》版的左下角,有“金山牌”的字样。《联合报》上则无。而《中国时报》版的边缘线条整齐,《联合报》版则有一些明显的扭曲。这些细小的疑点都成了民进党质疑《蒋经国遗嘱》真实性的借口。此事越闹越大,舆论大哗。
  认为蒋氏遗嘱系伪造的人认为:《蒋经国遗嘱》是事先预立的历史性官书,将来要纳入国史馆作资料的,纵使不以特制的丝绢绵摺为书写手本,岂可以使用坊间的廉价稿纸?
  民进党的喉舌《民进周刊》还认为:虽然说这份《遗嘱》是蒋经国临时命令机要秘书王家骅写的草稿,但立嘱是一月五日,而蒋经国逝世却是在一月十三日。其间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找一张正式的纸张来书写。至于负责写《遗嘱》的王家骅,在《遗嘱》引起风波之时,他不知为什么竟然不肯公开露面了。这给各种猜测又蒙上了神秘的阴影。
  有人还说:该《遗嘱》既为第一人称的自叙,为什么在开首却这样写道:经国先生遗嘱?如果依“元首”的身份交《遗嘱》,那么标题就不应该这样来写。因为中国人以经国命名者很多,如果以自然人的身份立下《遗嘱》,何以《遗嘱》用的是一国元首的口气?末尾还用隆重的程式以副元首和五院院长联名做见证人?
  不久,在台湾另一家有影响的报纸《新新闻》上,也对蒋经国的《遗嘱》发表五点质疑。甚至怀疑蒋经国的《遗嘱》系他人的伪造。《新新闻》的五点质疑是:
   一、用市面上文具店最常见的“金山牌”十行纸而非“总统府”的官方用纸。蒋经国有自己的公文用纸,即使不用公文纸,也不必到街上随便买一张纸来写。此事费人猜疑。
  二、从用字遣词上来看,似非《遗嘱》之用语。蒋经国本人既没有在上面签名,其夫人蒋方良亦无签名。且在《遗嘱》上“蒋经国先生遗嘱”,此意非《遗嘱》之格式。
  三、《遗嘱》注明是民国七十七年一月五日,由王家骅记叙。但是签名的五位院长,却没有注明是何时签名的。事实上他们是在蒋经国去世以后,当天将近六点钟才签名的。亦即在立下《遗嘱》后的一个星期后才签名。这种没有在死者生前签名的《遗嘱》,在法律有何效力是个重要的问题。
  四、如果说这是《政治遗嘱》的话,则内容太过于简略。而且蒋孝勇也不宜签名。如果是私人《遗嘱》,则五院院长似乎不必签字。
  五、也许除此之外,不知是否还有给家人的《遗嘱》,但是据了解,蒋经国除了这份《遗嘱》之外,对家事并末作任何交待。
  这样一来,由民进党的《民进周刊》首先发起的这场《遗嘱》真伪之争,就在蒋经国大敛期间拉开了序幕。
  
  有人企图从王家骅身上打开缺口
  
  “遗嘱风波”之前,台湾已经有人在关心蒋经国的死亡原因了。有人甚至怀疑蒋经国不是死于糖尿病,而是有人谋杀。可是,让人感到奇怪的却是,关心蒋经国死因和遗嘱真伪的人,竟然就是蒋经国生前,坚决与蒋氏对立的台独分子组成的“民进党”。现在一波没平,一波又起,关于蒋经国《遗嘱》真伪的猜测怀疑,竟然与蒋经国是否死于谋杀的争论混淆在一起,因此更加让人感到搅起舆论风波的背景扑朔迷离。
  尽管知情的蒋家人已经向媒体透露,蒋经国的遗嘱不存在别人伪造的事实。可是,还是有人在报上发表文章,怀疑蒋氏的《遗嘱》系伪造的。这样,首先就有人将怀疑的矛头指向这份《遗嘱》的执笔人王家骅。其中台湾《金岛》月刊上有一篇题为《王家骅是何许人?》的文章,将《遗嘱》的真伪争论推向了高潮。
  王家骅这个名字,在1月13日蒋经国去世之前,对台湾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在13日以后,王家骅作为蒋经国遗嘱的记叙人当然会引人注意。有人把他和孙中山遗嘱的执笔人汪精卫,蒋介石遗嘱的执笔人秦孝仪等同视之。其实王家骅只是“总统府”的机要室主任兼机要秘书。勿庸置疑他是蒋经国晚年最接近的人士之一。
  王家骅因英语甚佳,为人方正,深受器重,在某一政要的力荐下,得以进入“行政院”,成为蒋经国的得力助手。蒋经国当选第六届“总统”以后,王家骅转任“总统府”中校陆军正官。因他好学不倦,在蒋经国核准下,得以负笈美国密苏里大学,攻读新闻学硕士。学成归来又回到蒋经国身边工作。1979年原任“总统府”机要室主任卢守忠因心脏病去世,遗缺便由王家骅继任。
  后来蒋经国病体日重,出行艰难,他每出入公众场合,王家骅必然要随伴在侧。所以在台湾政界人士的眼中,王家骅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特别是蒋经国病重期间“总统府”内部的重要公文及报告,大多都由王家骅向蒋经国口叙,再由蒋经国批核。每晚王家骅为蒋经国读报,蒋晚年的许多私事,也都由他负责处理,尤其对一些军政官员的任命,王家骅不但先知道,而且还有建议权,这样,他就不能不遭到国民党官场要人们的嫉妒。所幸的是王家骅平时沉默寡言,给人以老诚持重的印象。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不良习惯,这几年因为职务上的关系,也比较少出席各类聚会,偶尔出席也常常席不暇暖,就被呼叫器招走了。他的家住在台南的眷村,父亲为一空军退伍士官长,王家骅没有一点人事背景。
  现在,民进党人士,就把这样一个没有政治靠山的王家骅,变成攻击的突破口。有人希望在一种强大的舆论攻势之下,王家骅会供出伪造蒋经国假遗嘱,或者国民党高层尔虞我诈的内幕。然而王家骅从蒋经国病逝时起即在公众场合彻底销声匿迹了。
  
  《遗嘱》确为蒋经国口授
  
  受台湾报界的影响,《遗嘱》风波很快波及到香港。香港传媒也对蒋经国的《遗嘱》众说纷纭。
  在所有关于蒋经国遗嘱的唇枪舌剑中,尤以在香港《信报》所刊发的题为《从遗嘱问题看台湾政风》最引人注目,它说:台湾的《民进周刊》,上周突然发表专文,说蒋经国的遗嘱可能是伪造的。同时又对蒋氏逝世的病因提出疑问。以事理推之,该刊的论调虽然听起来令人吃惊,但实际上,并未触及什么严重的问题。可是,从这个小事件中却能感到台湾的政治风气大有可忧虑之处。
  可以说所谓遗嘱问题,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因为这篇文章所指的疑点,若经细加推考,都没有什么严重含意。关于所谓的“版本不同”之疑,已由台湾《联合报》自己解释明白,遗嘱缺了蒋氏本人和他的夫人蒋方良签名一节,其实也不难解释。看报端所刊影印本,一望而知这是秘书记录遗言的草稿。大约是蒋氏每年修改遗嘱,这次秘书记下他的遗言时,仍然未当作将付公布的定本。其实蒋氏并无病危垂死的情况,则秘书未将这次记录稿抄写成正式文件,不难理解。等蒋氏的病情急转直下,自然来不及签名。而蒋方良之未签名,也许与她一向不用中文签名有关,这一点也不重要。唯一的问题是,在蒋氏垂危的时候,李登辉和五院院长何以不将这份草稿抄成正文,而匆匆在草稿上签名,使之公布?但这并不表示遗嘱就是伪造。只表现蒋氏之死,当时使这些大员颇感慌乱而已。
  若就办事手续看,衮衮诸公竟然不记得遗嘱须加指印的法律规定,已属疏忽。不抄清就公布,更有点可笑。然而,这种办事欠妥的做法,并无重要的政治含义。一个人注意到这些疑点时,不应该夸大为伪造遗嘱,使人误以为其中涉及了什么政治阴谋。然则,这份“党外”刊物何以会作这种夸大而有误导性的报导及评论呢?这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
  尽管外界对蒋经国的突然死亡及病因、遗嘱等事议论纷纷。又对他的遗嘱持百般怀疑的态度,可是晓知内情的人都知道,蒋经国既非为他人所暗害,也不存在着伪造遗嘱的事实。
  事实是1988年元旦刚刚过后,蒋经国一直处于深深的烦恼之中。他终日被台湾地税的调整,田赋的免征、油价和电价的降低及民进党的频繁挑衅所困扰。特别是1987年11月初,国民党大批老兵集体到“行政院”请愿,继而包围“总统府”这两件事情,让他着实心里烦恼无策。虽然蒋经国曾亲自坐着轮椅前往“行政院”去劝说制止,可是,那些早已为回不去祖国大陆而急红了眼睛的国民党老兵们,却在他的面前摆出了一幅随时准备与国民党当局拼命的架势。在万不得已的情势下,“行政院”不得不派出五百多名警察,在大门前组成人墙,并且封闭前门,职员只能从后门上班。蒋经国得知此事时,气得脸面铁青,欲骂又止。因为他也拿不出解决方案。
  后来,蒋经国终于看到了历史趋势,那就是他无法阻挡那些从祖国大陆来台湾几十年的国民党老兵,回故乡去和他们失散多年的亲人相聚。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之下,蒋经国迫于形势,不得不在无策应变的情况下,命令他的文胆马英九和王家骅等人,尽早起草“老兵探亲”的方案。李登辉等闻知蒋经国有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的意向以后,很快就决定由国民党中常会付诸讨论。
  蒋经国生前做下了一个让国民党老兵称道的好事,那就是他在临死之前,终于做出从1987年11月2日开始,准许并接受国民党老兵和一些在大陆有亲人的民众回大陆探亲的申请。除此之外,蒋经国在病逝以前,几乎没有再见什么人。
  就在他病逝的前几天,蒋经国授意秘书王家骅,将他每年必要修订一次的遗嘱,再作一次例行的修改。一月五日那天,蒋经国身体稍有不适,他忽然又想起了那份让王家骅改了多次的遗嘱。这次蒋经国说得很郑重,可是王家骅却没有在意。因为,他没有看到蒋经国将有死神降临的迹象。所以,王家骅没有将蒋口授的文稿,当成可作发表的文本来写。当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当时只用一张普通信纸记下的几句话,真会成了蒋的遗言,他更没有想到由于自己的不慎,这份遗嘱竟然会在台湾引起那么大的震动。
  蒋经国逝世已经16年了,蒋家王朝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所谓“蒋经国遗嘱系他人伪造”之说,早已不攻自破。原来,由民进党主办的《民进周刊》当年在台湾掀起的“假遗嘱”舆论风波,是陈水扁等一小撮“台独分子”阴谋作祟,意在借蒋经国逝世之机搞乱国民党的阵脚,伺机趁乱夺取领导权,以实现民进党蓄谋已久的“台独”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