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5期


冯玉祥“隐居”汾阳峪道河

作者:梁星亮




  
  苦 读
  
  1930年11月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流离颠沛,暂时定居在山西汾阳县峪道河,过着失意苦闷的“隐居”生活。峪道河在汾阳县城西约30里处,两侧是高山陡壁,中间是一条小道,到处野草丛生,一片荒凉。初来这里,冯玉祥目睹如此荒凉之地,思想上极度悲观。每每忆及多年来惨败的情景,不免痛心疾首,潸然泪下。有时他独自一人到山头上高声呼啸,以泄心中的郁闷之情。开始,由邓鉴三给他讲解“四书”、“五经”。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冯玉祥适应了这种环境,与旧部谈论时局的变化,总结失败的教训。他曾说:“大局如此,我们到底应做什么?到底不应做什么?须有个明白的认识。”冯玉祥也一改过去的家长作风,对部下和随从人员也谦和多了,主动同他们促膝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他说:多年来的曲折遭遇,都是我不知何为真理,何为人民,把一些弟兄们害得是非不明,真理不清。“这均因为我知识不足所造成的,实在不怪他们。”
  1931年1月,冯夫人李德全也偕子女来到峪道河,家人的团聚,给冯玉祥郁闷的心情增添了几分快慰。李德全看到冯整日闷闷不乐,婉言相劝说:“你虽然失败了,但与吴佩孚、曹锟、张作霖那些人不同,你曾经为国家、为民族做过许多的好事,将来纵然不能留芳百世,也称得上一代风流。”李德全还劝冯说:“你往日带兵打仗,很少空暇,没有学习机会,如今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多念些书,将来还会有用。”冯玉祥听了夫人的话,心头豁然开朗。多年来为什么失败惨痛,就在于“因为读书太少,故认理不明,虽革命,颇不免有趋利避害之处”。尽管拼命去打去干,到头来还是事与愿违。冯玉祥在夫人的帮助下,成立了研究室,一方面认真阅读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内的社会科学书籍,从思想上、理论上探讨反蒋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另一方面研究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方案。冯玉祥自知文化水平低,就请汾阳军校的几位教员给他讲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理论,后来又请李达讲辩证唯物主义,陈豹隐讲政治学原理。冯读书十分勤奋,每天一大早就起床,稍事洗漱便外出散步,当太阳升起时他已经入座就读了。1931年一年中,冯玉祥共读马列著作和历史、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达60余部。在这些著作中,冯玉祥对马克思的《资本论》颇感兴趣,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以顽强的意志刻苦攻读,反复研究,从不懈怠。每读到精华之处,随时记录下来,深刻领会。仅《资本论》的“商品”一节,他连读数日,逐字逐句细味琢磨。在读到《资本论》论述社会发展规律时,冯玉祥颇受启发,他虽不完全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但初步划清了乌托邦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条历史发展的规律,只有社会主义“才算得是真平安,真平等,真自由,真快乐”的世界。他在日记中坚定地写道:“我们信仰的是社会主义。”
  冯玉祥通过研读中外历史著作,悉心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寻找自己要走的道路。他针对中国现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状况,认为“努力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以平均地权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以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解决中国的资本问题。使中国很迅速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据此,冯玉祥亲自制定了自己的“行动纲要”,提出要推翻反动的南京统治;立刻召集真正的人民代表的国民会议,接收全国政权;立行由国民会议宣布无条件地撤废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租界;立刻解决农民耕地问题,以耕地农有为原则;立刻撤废一切苛捐杂税,由国民会议重新订定合理的税率;没收一切贪官污吏、军阀、土豪劣绅的财产等。
  冯玉祥还设想革命成功后,亟应实施以下“新的政策”:废止土地私有权,将所有地租用在公共的事业上;征收严重累进率所得税;废止一切承继权;没收逆产;用国家资本设立完全独占的国民银行,将信用机关集中在国家手里;交通和运输机关集中在国家手里;扩张国有工厂和国有生产机关;开辟荒地,改良一般土壤使适于集体耕种计划;公民有平等的义务劳动;渐次消除城市和乡村的差别;设立公立学校,对儿童实行免费教育。冯玉祥认为:如此施行下去,“阶级的差别自然消灭了,平等自然实现了”。其实,冯玉祥这些愿望在中国这样复杂的国度里,是难以实现的,只能流于幻想。
  
  不忘老百姓
  
  冯玉祥“隐居”峪道河一年之中,不仅从思想上进行反思,也从感情上体察老百姓的艰辛,不忘老百姓的疾苦。他常说:“吃平民饭,穿平民衣,住平民居,一切言语、文章、行动,均切实保持普通平民实况”。他也勉励自己“多同农人、工人、兵士及苦人谈话,则为有长进之人”。在冯玉祥的日记中,有许许多多调查、了解老百姓生活和社会状况的记载:
  “本日到山内松林游玩,路上小车夫衣不蔽体,汗流浃背,苦同胞真是苦到万分。”
  “此间连年干旱,雨雪过少,今年虽屡降瑞雪,量仍不足,人民之苦难解也。”
  “见《申报》载:陕西武功县人市,妇女最高40元。余心如刀割矣。”
  “汾河大涨,人民房屋、禾稼多被淹没,伤心之至。”
  “天太干旱,禾稼多枯焦将死,人民苦到万分,农民破产死亡必矣。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此间街上某家富商出殡,大热闹好几天,而后院贫人搬家,一担挑尽。经济不平等之可恨,莫此为甚矣。”
  “农民所要求的是何事?如怕旱、怕水、怕虫、怕牲畜有病、怕家禽有病、怕多拿钱、怕人有病、怕不收成、怕少收。”
  “农民勤劳和平,可敬可爱。万恶的官吏与豪绅地主,对农民施行一种超经济的剥削,真太无心肝也!”
  到汾阳后,闲暇时间多了,冯玉祥与李德全常常到山区的农户、煤矿工人家里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当他得知峪道河的贫苦农民子弟没有地方上学,就自费办了—所小学,请了两位老师上课,使70多名贫民子弟得以免费入学。为体会农民的苦处,减少农民的负担,他用自己多年积存的钱,在峪道河买下6亩水田,20多亩山地,带领家人和随从人员耕收,按季节种上蔬菜和玉米。后来又带领随从人员栽了200多株杨树,100多株苹果树和梨树。1931年夏,冯的大儿子冯洪国从莫斯科中山大学学成归来,来到峪道河,洪国是学炮术的,对农村生活了解很少,冯玉祥多次要洪国到附近各县调查民间情形。
  冯玉祥在峪道河画了许多画,多以描述民间疾苦为内容,他曾说:“画苦人,画乞丐、画农夫、画工人格格有味”,“较绘金粉富贵图,远有价值”。冯玉祥也作了不少新诗,多以反映农民生活为题材,其中以《农民乐》一首最为真切动人,诗中写道:
  土窑洞三四间,
  自己纺织自己穿。
  园田十数亩,
  清泉汩汩过其边。
  有鸡有猪羊,
  桑树养蚕还植棉。
  趁晓去种地,
  午后归家读书篇。
  早饭玉米粥,
  晚餐小米饭下咽。
  每餐多蔬菜,
  白菜萝卜多几筵。
  春来田加肥,
  夏日耕锄多几遍。
  秋收须及时,
  冬天写读技术练。
  亲戚朋友有事故,
  送礼以外人上前。
  人民生活原快乐,
  惟怕贪官与兵变。
  ……
  乡间人民被匪杀,
  横尸大路无人管。
  衣食被抢房被焚,
  到此地步真万难。
  欲生不得死无路,
  官家赏赐实心酸。
  
  寻找中国共产党
  
  1927年6月徐州会议后,冯玉祥完全站在蒋介石一边,将多年在自己部队工作的中共党员一个一个“礼送出境”,从此与曾帮他解倒悬之危的朋友分道扬镳了。时间过了三年又七个月,几多风云变幻,冯玉祥在门庭冷落的孤寂中,回忆起同李大钊相处的日子,回忆起同共产党人一起北伐、讨蒋的岁月,深感对不起共产党,他责骂自己,甚至打自己的嘴巴。
  一次,冯的一位部下问冯夫人李德全说:先生常常孤独低吟唐代诗人贾岛的两句诗:“只在此山中哟,云深不知处哟”,是什么意思?先生有什么心事?李德全告诉说:“这是先生在思念中国共产党,寻找中国共产党。‘只在此山中’,意思是说明明知道共产党就在中国的大地上;‘云深不知处’,意思是唯见云海茫茫,共产党呀共产党,你在何方?先生思念共产党,寻找共产党,是想和共产党恢复关系。”经李德全一番解释,这位部下全然明白了,向李表示愿为冯玉祥接通同共产党的关系。李德全忙说:快去,快去,有眉目马上告诉我。其实,冯的这位部下就是中共秘密党员,长期在西北军中做兵运工作,后调到冯身边做统战工作,并同中共山西省地下党组织保持着组织关系。他很快将这个新的情况向山西党组织作了汇报。
  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冯玉祥这个老朋友。1931年2月间,中共山西省委决定派省委书记刘天章(为了保密,对冯称中共驻太原代表赵先生)亲自和冯玉祥进行正式会谈。当李德全把这个消息告诉冯玉祥时,冯极为兴奋,即安排了会谈的具体事宜。商定会谈的时间在3月3日和3月4日;接头的地点在汾阳铭义中学内。
  1931年3月3日,冯、刘会谈在峪道河附近的丛林里秘密举行。冯玉祥首先回忆起他与李大钊、刘伯坚等共产党人之间的友谊,后来同共产党分了手,与蒋介石走在一起,结果铸成大错。他感到对不起共产党,深感内疚,没有脸见共产党的同志。说着不禁泪流满面。刘天章表示理解冯玉祥的心情,他说:在某些历史条件下,人不可避免地会走一段弯路。我们共产党人,对像冯先生这样共过事的朋友,是不会忘记的。刘天章就中共与冯玉祥合作的历史、目标、基础等与冯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刘天章坦率地谈了中共与冯玉祥之间的分歧所在,指出:第一,冯先生的做法是一切都必须以你的意志或者以你主持的政府的意志来办事情。而中共是代表人民的利益,组织工农政府,处理土地及其一切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等问题。第二,过去冯先生对于我们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是有看法的。而且,冯先生当政后,在自己的管辖区内,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贯彻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这是令人不解的。第三,对蒋介石的看法问题。刘天章指出:冯先生谈到自己未看清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这是实话,韩复榘、石友三跟你多年,他们的真面目你都未看清,难道徐州会议短短几天,你就能看清蒋介石的面目。问题的关键,是蒋介石的甜言蜜语使你上当受骗了。谈到这里,冯玉祥激动地说:赵先生的话说得太好了!太对了!我冯玉祥终生难忘。我知错必改,决不食言,让今后的行动来证实我今天说的话吧!
  最后,刘天章以极诚恳的态度,对冯玉祥说:在冯先生今天处于危难之际,急需朋友帮助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又来到冯先生的面前,如先生愿意的话,让我们重新恢复友好关系,再一次握手吧?说着,刘天章站了起来,伸出双手,冯玉祥连忙上前,握着刘的双手,久久没有分开。
  刘天章走后不久,冯玉祥就派赵彦卿到北平与各派反蒋势力进行联络,与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建立了联系。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吴成方请赵转告冯玉祥: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他这个老朋友。冯听了赵彦卿的报告,再次表示,我也愿意和共产党合作,请你与北平的吴先生谈谈,欢迎他来峪道河晤谈。5月,中共驻北平代表肖明由冯的随从陈天秩陪同,经太原到达峪道河,会见了冯玉祥。冯十分高兴地对肖说:“欢迎你,请你不客气地给予指教。”
  肖明在峪道河住了一天,与冯玉祥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肖说:党派我来,是为了共同合作,致力于抗日反蒋。我们共产党人不计较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我们希望冯先生从当年在徐州与蒋介石一起反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取得一致,才谈得上今后的合作。冯玉祥动情地说:“共产党宽宏大量,不计恩怨,还愿与我交朋友,共同抗日反蒋,使我深受感动”。肖明向冯玉祥提出:冯先生要想摆脱困境,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必须采取“八字方针”:抗日、爱国、联共、反蒋。冯玉祥表示完全赞同,说:我们的友谊就建立在这“八字方针”上,为国为民,共同奋斗。冯还向肖明提出,以后有机会请多赐教。
  刘天章、肖明和冯玉祥的交谈,对冯玉祥的思想触动很大。他深感当自己处于艰难困苦之时,共产党为自己指明出路。在共产党的影响下,冯一扫数月来的苦闷,鼓起了抗日救国的斗志,决定与共产党再次合作。和肖明会谈后,冯玉祥约定以后由赵彦卿作为他的代表,与肖明联系,定期在北平新街口西赵彦卿家交换北方反蒋运动的情报。
  同年11月,应冯玉祥的邀请,肖明由赵彦卿陪同再次来到峪道河。肖明在这里住了五天,和冯玉祥谈了许多问题,并讨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这些都是当时亟待解决的,也是冯玉祥多年来曾涉及的大问题,因而冯对肖的独到见解赞不绝口。他曾对人说:“我们知道的太少了,这怎能打倒蒋介石呢?至于革命的问题,更谈不了。”这次会谈,肖明按照中央指示,向冯提出中共和冯合作抗日的共同纲领:用抗日的旗帜号召人民,各党派联合起来,一致抗日,收复失地;只提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不提打倒美英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地方军阀。冯玉祥表示接受这一纲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