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9期


王统照文学中的民初山东政治人物

作者:王立诚




  我的父亲王统照,作为一位五四时代的老作家,他从1935年7月起,在上海《文学》月 刊上连续发表一部长篇小说《春花》。这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实》的上半部,但是后来没有 再写下半部。这半部长篇《春花》,后改名《春华》,由良友 图书公司出版,1948年 又由上海晨光图书公司重印,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可能除了现代文学研究人员以外, 一般中青年读者就不大知道有这本书了。
  《春花》是现代少有的一部反映1921年中共建党前后济南一群青年在革命面前的启蒙、 争论和分化的著作。背景是他们所组织的"黎明学会",展现了各人的性格、知识矛盾和曲 折的经历。例如其中的一个人物坚石,就是在思想矛盾不得解决时,出家为僧,后来又返回 革命队伍的。
  据专家论证,这部小说中的人物都各有其真实的原型,其中有几个主要角色是山东现代 革命运动中的著名人物,例如:
  王尽美:在小说中被化名"金刚"。他是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者,又是中共一大代 表,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1898年出生,1925年因肺病在青岛逝世。就是他和 几位同志在济南组织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并且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励新学会"(在小 说中被化名为"黎明学会")。1921年他参加了党的一大和9月份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工人 运动的会议。1922年1月,他和小说中化名的几个同志赴莫斯科参加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 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苏联考察了三个月,回国后成立中共山东支部,王尽美负责 ,又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也由他担任主任,发动工人运动。1922年7月,他 又赴上海参加中共二大,并受党的委派,领导了京奉铁路,开滦五矿和秦皇岛码头工人的罢 工斗争。1923年3月,他又被调回山东,主持济南中共支部工作,10月,他根据中共"三大 "决议,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成为跨党党员,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一大",推动国 共合作,11月赴京听取李大钊的指示并拜访孙中山先生,被中山先生委派为国民会议宣传特 派员,在山东各地展开国民会议促进会工作。王尽美27岁逝世,但是这部小说只写到他化装 成一个头戴红结黑瓜皮小帽,穿着灰布长衫的小商人在秘密工作途中巧遇老友,并没有接下 去叙述他的事业。
  又如:王乐平,在小说中被化名"圆符"。生于1884年。1907年参加同盟会,1909年考 入济南法政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积极组织山东的起义活动,曾任革命军司令,受 中山先生委派为烟台军政府秘书长,后来担任省议员,主编《齐鲁日报》。1922年当选国会 议员,反对曹琨贿选,他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取得巨大成功,当年创办"齐鲁书社"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陈独秀函约王乐平在济南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王乐 平遂把正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王尽美、邓恩铭介绍给陈独秀并积极支持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 活动。1922年1月,他接受中共的邀请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 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归来向孙中山先生建议用俄国之组织方式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 ,王乐平出席国民党一大,被委派为山东临时委员会筹备员,成立国民党山东临时省党部, 与王尽美等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1925年1月,被推举为国民会 议促成会总会筹委会主席,并出席了国民会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任常委。1926年王乐平代 表山东参加国民党"二大",当选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北伐战争起,他被派为军事特派员,策反武昌守敌起义,后任湖北政 务委员会委员。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武汉召开,王乐平等左派和中共党员联 合,坚持国共合作,撤消了蒋介石的许多要职,开展讨蒋运动。1928年2月至8月王乐平出席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递补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继续反蒋独裁,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 志会"(即改组派)。1930年2月18日王乐平在上海租界被蒋介石特务暗杀,年46岁。小说 中只写到他准备赴苏开会。
  再如王深林,小说中被化名身木,1903生,1920年曾加入王尽美等发起的马克思学说研 究会。1924年国共合作,他加入国民党。1925年11月,经中共山东党组织介绍,王深林经海 参崴转莫斯科,进中山大学学习,作为第2期学员。1927年回国,任国民党青岛市党务特派 员,曾参加王乐平的改组派活动。后来在铁道部任职。1933年公派到德国铁路公司实习,并 在柏林大学读书。一·二八事变后,在中共旅德支部推动下,组织了"旅德华侨抗日救国会 ",被停止实习,铁道部也撤了他的职。1937年他从柏林大学毕业回国,任广西大学教授, 后任李宗仁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议、李宗仁秘书等职,创办"潢川抗敌青年军团"。抗战 胜利后,王深林参加反内战的民主活动,参与筹建中国农工民主党,任常委兼组织部长。19 49年9月应中共邀约自香港来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任政务院参事、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任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同年病逝北京,享年75岁。
  巧合的是,《春花》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包括以上三人,以及大部分其他人物都是山东 诸城同乡,而且有一些人物如王乐平,王深林等还是我王氏族兄,所以先父在五四时代及以 后了解他们的政治活动是比较方便的。可惜《春花》、《秋实》没有连续写完,所以搁笔的 原因也是很清楚的,因为30年代国民党对文化界的政治迫害太严酷了。
  尽管如此,先父写到他们的某些政治活动时仍然是极为隐晦的,例如写到圆符(王乐平 )动员巽甫(王象午)一起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召开的代表大会时,隐晦地说:"这次我 们秘密到那里走一趟,并不是盲目的信从,到底要看清楚那个国度是怎么办的与办的甚么事 ?……民党正预备着一个重行振作的大计划,要改造党,这时机再好不过。我是与党有历史 的……为民众也得干一下……。这里所谓的"民党"就是国民党,孙中山先生当时正筹划" 以俄为师",改革国民党,王乐平就是坚决支持中山先生的改革路线的。
  又如写到巽甫对这件事的思想斗争时,小说中写道:"他又想,这次同圆符往那辽远的 国度去,单在路上已经是十分冒险的事,前年不是有北京的两个学生在那边界上就被截住, 押送回籍吗?何况以后是奇冷的气候,那厚雪遮盖的高原,那积冰的大湖、荒林,古旧的村 落,饥冻的人民……至于什么政情,他确是无从设想。"
  如此隐晦的内容很多,所以读起来比较费劲,但是《春花》仍然不失为反映民国初年山 东省一些青年政治人物不同发展道路的少见的政治小说。这里没有什么胘胘的爱情,空泛的 议论,而是纪实的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