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从王芳妮说起

作者:朱 正




  在2月21日的《文汇读书周报》上,读到《王明的儿子王丹丁》一文,这是摘录邵宁著《重访俄罗斯》中的一段。这篇文章中说:
  王丹丁还有一个姐姐和哥哥。姐姐叫王芳妮,生在苏联,长在苏联。她不会中文,从未回过中国。她的俄文名字叫季米特洛娃。我问王丹丁:你的姐姐为什么叫“车米特洛娃”?他告诉我一个故事:1937年父母从苏联回国参加抗战时,没有带走大女儿王芳妮,而是交给了当时任共产国际总书记的丰米特洛夫作养女。因为李米特洛夫和他的捷克妻子所生的惟一的儿子在战争中牺牲,膝下无子,就把王明的女儿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抚养,王芳妮后来成为一名飞行员。
  这里所说,与事实稍有出人。季米特洛夫的独生子迪米特里并不是在战争中牺牲的,而是病死的。
  季米特洛夫1943年12月13日的日记里记了他给王明的信:
  通过伊利乔夫给王明(延安)的信如下:
  给小法尼娅的信收悉。她住我们这里。成长、发育都很好。在学校里是成绩全优学生,她向爸爸妈妈致以热烈的问候和最好的祝愿。我们遭遇了巨大的不聿——我们的小迪米特里因患恶性白喉于4月去世。至于你们的党内事情,请你们设法自己解决。由我们从这里干预,现在来说是不恰当的。(见《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6页。以下引文只注页码,刁;写此书书名了。)
  这封短信有三项内容。一是为小王芳妮报个平安;二是报道自己殇子之痛;三是关于解决王明和毛泽东的关系问题上,表示他无能为力。信虽短,但可以看出,季米特洛夫同王明不但是共产主义的同志,共产国际的同事,而且.有很深的私交。如果只有公谊而无私交的话,是不会在通信中诉说个人遭遇的这些不幸的。
  季米特洛夫尽管表示不便干预中国党内的事,他还是想帮王明一把。在给五明发信9天之后,12月22日,他就给毛泽东发信了,同样是通过伊利乔夫发往延安的。信中表示了不便于预却还是忍不住要于预的意思:“不言而喻,共产国际解散之后,其原有领导人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干预各国共产党的内部事务。但是我个人不能不友好地说出中国共产党内的情况使我感到的不安。”“不安”些什么呢?一件事是:
  我认为,开展反对周恩来和王明的运动,指责他们推行共产国际建议的民族战线政策,似乎他们正在把党推向分裂,这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不应当使周恩来和王明这样的人孤立于党,而应当维护他们并尽一切办法为党的事业而使用他们。(第268页)
  这反映出了季米特洛夫对
  整风运动的理解。大约他是认为,反对教条主义即反对王明,反对经验主义即反对周恩来吧。
  接着,他在信中还表示了对抢救运动的不安:“康生的作用也令我感到值得怀疑。康生及其机关在贯彻执行清除党内敌对分子和加强党内团结这一正确的党内措施时,所采取的那种谬误形式只能在党员群众队伍中散布互相之间的猜疑,引起深刻的愤懑情绪,并起到给敌人瓦解党的努力帮忙的作用。”信末更恳切地说:“请原谅我的这种同志式的坦诚,不过只是由于对您怀有深切的敬意和坚定地相信您作为党的公认领袖会关注事务的真实面目,我才贸然地如此坦率直言。”
  季米特洛1944年1月10日的日记里记下了毛泽东的两封复电。1月2日的复电可说是逐条反驳了季米特洛夫;:你说我反对了周恩来吗?没有这事,“我们同周恩来的关系北常好:我们根本不想把他排除在党外。周恩来有很大的成就和进步。”你说我反对厂王明吗?那是完全应该反对的。“王明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反党活动:这一叨都已通报给党的全体干部。但是我们不想把此事向全体党员群众公开,更不准备向所有非党群众公布。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对工明所有错误进行批判的结果则是这些干部更加团结—致。”“我的看法是,王明是个不可靠的人,:王明早期曾在上海被捕,有几个人说他在狱中承认了白己的共产党身份,之后被释放。还有人说他同米夫有可疑的联系。王明进行了大量的反党活动。”在复电中,毛还为抢救运动作了辩护,开脱了康生的责任:“康生是个叫‘靠的人。审查不足由他的下属机构进行的。他们所做的只是揭露部分间谍。我们审查是全面的,深刻的。”因为季米特洛夫的来信中还说到,“使我感到担忧的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党的干部中有一部分人对苏联怀有不健康的情绪。”毛回答说:“我请您相信并能保证,斯大林同志和苏联在中国共产党内是受到爱戴和高度尊敬的。”(第273页。)
  复电发出之后,毛泽东大约觉得,这样逐条驳复恐十自不甚妥当,于是在1月7闩又发出第二封电报,除了肯定“我1月2 日电报所陈观点之外”,还作出了十分谦恭有礼的姿态:“我衷心地谢诩您给我的指示。我一定深入研究这些指示,注意它们,并根据指示采取措施。”对于丁明,比上一电报说得缓和多了:“关于党内问题,这方面的政策是致力于联合一致,巩固团结。在同王明的关系上正是执行这样的政策。由于1943年下半年所做工作的结果,党内的形势、党的团结都在很大程度I:得到改善。清您放心。就您的想法。您的内心感受而言,我们是心心相通的,因为我的想法和感受和您基本是一致的。”(第274页)这当然是从保加利业文或者俄文翻泽回中文的,不知能不能在中因档案中找出中文底稿。如果找不到了,不知有没有研究者否认其真实性?
  从季米特洛夫日记中可以看到:I月l9日“通过伊利乔夫发给延安的工明有关同毛洋东相互关系的密电。”(第275贞)2月25 U:“通过伊利乔夫给毛泽东发去如卜电报:亲爱的毛同志:您的两份电报收悉。您的第二份电报特别使我高兴。我不怀疑,您对我的友好意见会给予必要的、认真的注意,并将为党和我们共同事业的利益采取所要求的必要措施。如能告知您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实际结果如何,我将不胜感激。”(第277页)他看到了使他特别高兴的谦恭态度,可是没有看到他所希望的实际措施。
  3月7日,记下了王明答复他的密电。密电中王明对自己的政治态度作了这样的表白:
  我对毛泽东的态度一如既往,因为我把他作为党的领袖而全心全意地予以支持,尽管过去我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方面和最近一年就党内生活问题针对我开展的重大运动中的一些个别问题上有个人之间的分歧。
  最近一年,在党内开展了以毛泽东的思想和活动为基础重新审视党的全部历史的运动。他被宣布为中国布尔什维克主义和中国化马列i义的主要代表。
  ……我完全支持这场运动:因此我已经既在,头上。也在书面上向毛泽东和中央委员会声明,反对李立三路线的斗争和确定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都是毛泽东的贡献,而不是我的,如同我以前认为的那样,我还声明,我放弃一切有关政治分歧的争论:(第283贞)
  临末,写了两句有关私交的话:“衷心感谢您和亲爰的罗莎多年来对我女儿的关心和教育。对可爱的米佳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译者有注:“罗莎.季米特洛的第二个夫人,:米佳,季米特洛夫匕岁的独子,”米佳当是迪米特里的爱称,:
  看厂这个注释,同时还可以发现译者代序中有——处咀没有弄清楚。代序说:“季米特洛夫的惟一男孩夭折后,在许多外国小朋友愿做他的后嗣的情况下,1937年他收养厂土明的女儿作为自己的女儿。”(第9页)米仕这孩子是1943年4月7岁的时候去世的,出生当在1936年。王明是1937年11月回国的,那时他还好好的活着,季米特洛夫并不需要收养别人的孩子去填补感情的空缺。也许是工明考虑到延安生活条件的艰苦,回国的叫·候,就把孩子留下来,请季米特洛夫照看吧。
  (责任编辑:瑶 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