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文革”后国家经委的恢复与组建

作者:贺耀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面临着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复杂和困难的局面 。重新组建国家经委并恢复国家经委的工作,对于企业整顿和国民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袁宝华同志长期在国家经委工作,直接参与组织领导了国家经委的恢复组建等重要 工作,并担任国家经委常务副主任、主任等职。最近,我们专门就这方面的问题采访了袁宝 华同志。
  
  "文革"结束后,迫切需要组建新的国家经委
  
  贺耀敏:袁主任,您好!您在国家经委工作了几十年,是经委的老领导了,想请您谈谈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委的恢复与组建以及当时的主要工作。"文革"结束之后,中央很快就 决定恢复国家经委,这主要是怎么考虑的?
  袁宝华:国家经委是几起几落啊!1966年,"文革"一开始,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经委主任的薄一波就首先遇到冲击,遭到残酷迫害,国家经委因此陷入了混乱,没有办法正 常工作。当时我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物资管理部部长,也受到冲击,被打倒后下放劳动。 后来经委就被撤销了,经委的工作也合并到计委中。那个时候国家计委的工作秩序也被打乱 ,实际上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处于一种瘫痪状态。打倒"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之后,中央越来越感觉到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任务太重,特别是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任 务越来越繁重,所以就决定把原来经委分管的工作从计委中分出来。这样,组建新的国家经 委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1978年3月,中央决定恢复和组建国家经委,由康世恩同志兼任经 委主任,他当时是国务院副总理。我任经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4月,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国家经济委员会的任务、机构的通知》,对新组建的国家经委的任务、机关设置等作 了指示。
  为什么要把康世恩同志调来担任国家经委主任?在此之前,谷牧同志给我讲:康世恩要 做副总理,是华国锋同志提议的。华国锋同志和康世恩同志过去曾经在一起工作过,华国锋 在山西做县委书记的时候,康世恩已经是专员了,饶斌是地委书记。华国锋参加革命后一直 在饶斌和康世恩领导下工作,他对康世恩是很仰慕的。所以打倒"四人帮"以后,华国锋做 了总理,他提出来学大庆就要学石油部,石油部的代表人物就是余秋里和康世恩。余秋里已 经是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了,他建议康世恩做副总理兼新成立的经委主任。康世恩做 新成立的国家经委主任,同时还兼着计委的第一副主任,余秋里当时是计委主任,余秋里不 在家时,他就计委、经委都管了。
  在"文革"期间,计委和经委的工作实际上是合在一起的,都在计划革命委员会中。在 计委内部有两摊子:一个是计划组,一个是生产组。计划组后来分成若干个计划局,生产组 也分成若干个生产技术方面的局。计委、经委都在一个楼上办公,成立经委就是给康世恩同 志找了个办公室,别的基本上都没有动。计委办公厅和经委办公厅还在一起,外事局也在一 起,都没有分开,只是挂个国家经委的牌子。
  贺耀敏:"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许多懂得经济管理的领导干部都被扫地出门。成 立国家经委,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把懂得经济管理的干部请回来。当时国家经委的干部是怎样 组成的?
  袁宝华:组建国家经委最难的事情就是要尽快组织干部队伍。新组建的国家经委的干部 队伍大概有这样六七部分人组成:第一部分干部是原来在计委生产组这个工作班子里的同志 ,这一批同志一直工作在全国生产管理和生产调度的第一线,在原来生产组的基础上成立了 经委生产办公室、调度局、技术局等几个单位。第二部分干部就是学大庆办公室的同志,工 业学大庆是"文革"结束后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专门成立了学大庆办公室,从各个 部门调来了一批同志,由马仪、赵荫华同志负责。马仪是我专门从一机部要来的,那时要开 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我是会议的秘书长,把他要来做会议的副秘书长,他很有组织工作能 力。第三部分干部是原来钢铁小组这一批同志,"文革"期间成立了个钢铁小组,谷牧做组 长,我做副组长,调来了一些专职干部,包括邱纯甫等同志,这一部分同志对工业很熟悉, 并入了经委。第四部分干部是原来科委计量局和标准局的同志,经委要成立,就把原来科委 的计量局和标准局合并到经委来了,包括岳志坚等同志都调过来了,他原来是科委副主任, 调过来做经委副主任。第五部分干部是从经委干校回来的一批同志,"文革"期间,经委不 少干部被下放到干校劳动,包括郭洪涛等同志,经委恢复时,这一部分同志十分高兴,很多 人又返回工作岗位。第六部分干部是康世恩从石油部带来的一些同志,包括薛仁宗等同志, 他原来是石油部的政治部主任,来了以后做经委副主任,还有温厚文、康心浩等同志。
  后来随着经委工作的日益繁重,我们又从各个部门要了一些干部。我曾找到周子健要干 部,他当时是一机部部长,他给了赵维臣同志。我又找马洪,他当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 所所长,把朱基同志要来了。我还找了徐今强,他当时是燃化部部长,把张彦宁要来了。 当时许多同志都是这样来的。
  
  抓三个大头:企业改革、企业整顿、工业调整
  
  贺耀敏:您曾在1981年到1982年担任过国家经委主任,当时国务院给国家经委确定的工 作内容是哪些?经委主要围绕着哪些问题开展工作?
  袁宝华:从1981年3月到1982年5月,我担任国家经委主任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康世恩同 志因为"渤海二号"事件,辞掉国家经委主任是在1981年1月,2月他就正式离开国家经委了 。到1982年5月底,新的经委正式成立,所以我担任经委主任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国务院集中讨论过几次国家经委的工作。除了1980年9月讨论过一次外,1981年3月2日 ,赵紫阳主持国务院会议又专门讨论了经委的工作。这时人大常委已经通过我担任经委主任 ,是3月3日任命的。当时国务院提出来,经委要抓日常工作,包括生产调度、经济综合工作 、企业管理、技术革新和改造、职工教育、经济立法。除了这些日常工作外,经委还着重抓 企业改革。企业改革有两条内容,一条是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一条是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这就包括挖、革、改和企业的改组联合,这样使经济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能够 合理化。
  当时经委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三项:一是企业改革,一是企业整顿,一是工业调整。就当 时经委的工作来说,就是抓这三个大头。同时因为我做了经委主任,国务院就把冶金部的工 作委托我来管,为什么交给我来管呢?一方面我是从冶金部出来的,对冶金部比较熟悉;另 一方面就是冶金部干部中有些矛盾。万里同志跟我谈了一次,他说:我已经告诉了唐克部长 ,有关冶金部的事,你去找老袁。所以这样一来,有大半年的时间,唐克是一个星期总要找 我好几次。在1981年,仅冶金部的事情就占去了我很多的工作时间。冶金部那里的问题又多 ,1981年工业调整涉及到它,企业整顿和企业改革都涉及到它,更重要的是这个部内部问题 多。尤其当时搞有色金属的,想从冶金部分出去,所以各种各样的意见都有。一直到李东冶 来做冶金部长,唐克回石油部做部长,这才把我分担的这一部分工作任务解脱了。
  贺耀敏:当时国家经委在这三项主要工作之外,还承担了哪些重要工作呢?
  袁宝华: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情归我管,一个是当时国务院要经委来抓清仓查库,压 缩库存物资,并成立了一个清仓核资扭亏增盈领导小组,我参加这个领导小组。这件事实际 上是由经委和财政部共同负责,经委主要负责,因为物资工作当时归经委管,当时物资部还 没有成立,国家物资总局是李开信做局长,归口归到国家经委来,所以物资工作这一块也占 了我很多的时间。再一个就是1980年4月中央决定成立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由我负责 ,出去搞调查,起草了一个加强职工教育的文件,经过书记处讨论批准,就是1981年2月中 央8号文件,3月就开全国职工教育工作会议。1981年12月底,我们曾到太原召开了一次职工 教育现场会议,太原钢铁厂职工教育工作搞的比较好,所以我们选择在太原召开这个会议。 这一年在职工教育工作上花的力量不小。算起来我负责的有企业改革、企业整顿、工业调整 、职工教育、物资工作、冶金部的工作等。
  1981年还专门探讨了我国的物资体制。当时成立了国家物资总局,但是物资究竟怎样搞 ?怎样适应"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要求?因为1979年为少奇同志平反以后,我 专门到物资部门去讲过一次,重新提出少奇同志讲的生产资料也是商品。根据这个思路,物 资工作究竟怎样搞?专门讨论过。这一年又讨论了《经济合同法》,全国人大通过了这个法 。
  
  当时的经委曾一度成为"半个工交办"
  
  贺耀敏:您说过在您主持国家经委工作时,经委只相当于"半个工交办",为什么这样 讲?
  袁宝华:1981年到1982年,我做国家经委主任的时候,经委已大不一样了。因为1980年 底余秋里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检讨,离开了计委。康世恩由于"渤海二号"事件受了 处分,调离了经委,回到石油部兼任部长,他仍是副总理。就是在这个时候,国家经委的职 能分了,另外成立了一个能源委和一个机械委。余秋里同志任能源委主任,康世恩同志任能 源委第一副主任,能源委综合管理能源这几个部门:煤、电、油。薄一波同志任机械委主任 ,这几个机械部归他管,他把吕东同志从三机部调去做机械委第一副主任。所以当时有的记 者去采访我,我说我这个经委是"半个工交办",把机械划出去,把能源划出去,剩下的就 是老重工业部和老轻工业部。虽然有这么大的变化,可是经委的干部队伍基本上没有变化, 只是康世恩同志离开经委时,又把他原来带来的几个同志调走了,其它的没有变化。
  总起来说,我主持经委工作这一段还是比较顺利的。每一年开一次全国工交会议,因为 这是从康世恩任主任那时候开始的。1979年在成都开第一次全国工交会议,1980年在南京开 第二次全国工交会议,这两次都是康世恩同志主持的。1981年在上海开第三次全国工交会议 ,1982年在天津开第四次全国工交会议,这两次会议由我主持。虽然余秋里、康世恩同志离 开了计委、经委,但是经委和计委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那时计委主任是姚依林,副主任 是宋平、柴树藩,我们之间合作的都比较好,工作还算比较顺利。当然,有康世恩同志在经 委的时候,由于他是副总理,他这个挡箭牌大一点。康世恩同志离开以后由我出面,就感觉 不像康世恩同志在的时候了,可是总起来说工作还算是比较顺利。
  说国家经委是"半个工交办",主要是从工作范围上来说的。实际上机械委和能源委是 个专业委员会,经委是一个经济上的综合机构,在这一点上是有所不同的。从管辖的范围来 说,机械委和能源委两个委所管辖的工作,经委可以不具体过问,可是还得综合它们的工作 。我所以讲这时经委是"半个工交办",主要就是说机械委和能源委这两个委具体管这些行 业,经委就可以不用具体管两个委管辖的行业了,可是就综合这一点来说,经委还得综合这 些行业。因为有个专业和综合的关系问题,所以在工作中很容易发生矛盾,矛盾主要表现在 哪些方面呢?就是机械委和能源委这两个委强调它这个专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它们考虑的 面比较窄;我们经委是个综合经济部门,考虑的面比较宽。它们从专业上来考虑,认为这件 事情很必要、很重要,马上要干;我们从综合这方面来考虑,认为你这件事比别的事情还次 要,你可以不干或者缓干,这样一来就发生矛盾了。
  我记得有这么一件事,机械委要上一个什么项目,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这件事必须经委来 综合平衡一下,经委批了它才能办。经委主管这件事情的同志把它压下来,没有批。吕东同 志就来找我,说不该把他报的项目压下来,应该通过。后来有一次开会,我见到薄一波同志 ,还给我讲这件事。至于能源委,余秋里是主任,康世恩是常务副主任,他们两位都是老经 委、老计委的领导,他们那儿的事到经委就比较容易通过,合作的也比较好。他们两位都了 解经委的具体情况,一般不给经委出什么难题。矛盾主要在这儿,一个专业,一个综合。当 时设立这两个专业委员会,老实说是因人设事,最后证明这两个委员会没有必要设立,就撤 销了。
  贺耀敏:您多次讲过,在您担任国家经委主任期间,李先念同志曾经给您工作很大的支 持,这主要是从什么方面讲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