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曾经时尚美人头

作者:陈学勇




  上了四十岁的人应该记得,挂历曾是新年前夕馈赠亲友的时尚礼品,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一时最抢眼的挂历要推美人头的那种,娥眉,杏眼,烫发(或直披),艳服(或露肩),一个个妖冶无比。走进卖挂历的书店,满墙美人头迎面扑来;穿行于长绳串起来的排排挂历,千娇百媚,煞是灿烂。纵然几个高雅君子不屑一顾,但他们欣赏的故宫藏画挂历、齐白石国画挂历则挤到可怜的一角去了。当年任你如何鄙薄挂历上的美人头,那时实实在在时尚过,风光过,是一道躲不开的社会风景。
  一时有一时的时尚,如今时尚的花样更是繁多,近期于丹讲《论语》绝对是其中一例。十位博士生对于丹义愤填膺,挑出于丹一串毛病,其维护学问的精神诚然令人感动。然而于丹照旧到处签名售书,钞票一定鼓得撑破衣袋,还隔三差五再上电视,佩服她的读者、观众越来越多。这是博士生们奈何不得的,犹如当年高雅君子鄙薄美人头,却奈何不得书商靠一颗颗人头赚了大把大把的人民币。
  如何评价于丹讲《论语》不是本文话题,想说的是,时尚自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说凡存在总是合理的那句名言)。美人头的曾经时尚,正是对它之前满街不准看到一个美人的逆反。人们久久不能袒露爱美的天性,一律的干部服,没有腰身,背影分不清男女,禁欲主义压制着天性。而一旦开禁,就像闸门打开,冲出来的洪流一定会泥沙俱下。于丹的成为明星,当然不应和美人头同日而语,但也并非毫无相似之点。商潮冲击文化已有些年头,除快餐文化铺天盖地,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工作是少有人问津的。历代的《论语集解》《论语集注》《论语正义》,文学博士们也未必个个读过的,即使近人杨伯峻所著旨在普及的《论语译注》,知道此书名的读者也不会有多少了,当今国民的传统文化素质只够消化于丹的讲座,奈其何。
  话又说回来,时尚毕竟只是时尚,尚于一时也,迟早要过去。如今谁还看一眼俗不可耐的美人头挂历?然而,过去的或迟或早,却要在乎人的如何作为。十位博士生挑战的哪里只是一个于丹,于丹背后拥有千万粉丝,任博士们集体上阵,而于丹独自岿然不动。于丹现象多少嘲讽了近年学院派的脱离百姓,如果博士们由此省悟到于丹现象乃学院派闭门造车所致,那么于丹的出现未必不是件好事情,它提醒了什么。十博士与其痛斥于丹的错谬,不如化力气提高国民对传统文化的消化力,足以逼得于丹,再错谬不断的话,全民将轰她下课。
  这项工作自然十分艰巨,远胜过写它一篇讨伐于丹的檄文。许多文化现象,胡编乱造的人物传记,矫情滥情的言情小说,庸俗噱头的相声小品,哗众取宠的节目主持,等等,我们反感、斥责之外,当明白更该做的事情。■
  【小菡荐自《上海滩》200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