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民心断想

作者:李兴濂




  一
  何为民心?所谓民心,就是民所想,民所思,民所盼,民所愿,民所拥,民所怨,民所安,民所乐。
  二
  “难莫过于知民心,大莫过于聚民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朝廷就设专职官吏收集民间歌谣,以了解黎民呼声、百姓疾苦。《汉书·艺文志》中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知民心,就要知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怕什么。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求医看病、柴米油盐、冷暖安危,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都要想在心上,“政之所要,在乎民心”。老百姓比天还大,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对于领导者来说,知民心是篇大文章。
  三
  知民心的愿望发自“以百姓心为心”的真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无爱民之心则不知惜民之力。《聊斋志异·梦狼》中有个官儿讲他为官逻辑曰:“黜陟之权,在上台不在百姓。上台喜,便是好官;爱百姓,何术能令上台喜也?”得官心而失民心。
  四
  知民心才能顺民意。齐桓公问管仲:“王者何以为贵?”曰:“贵天。”桓公仰而望天,管仲说:“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茫茫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故此,“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作为领导干部,脱离群众是走向“逆民心”的开始,不知民情则漠视民愿,不顾民意则不惜民力。
  五
  干事是凝聚人心的磁场。有的干部讲空话侃侃而谈,干实事则一无所能。在他那里要规划有规划,要措施有措施,就是没成效、没变化。只说不干,或只会说不会干,说的次数多了,老百姓就摇头。一次实事赛过一百次空话。说实在话,办实在事,最能与老百姓交心。为政之道,就要谋富民之策,兴安民之举,倡乐民之道,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六
  独断是对民心的最大伤害。古人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的视听都来自于民,为官者想什么、做什么、怎么做,难道可以不听群众意见,不看群众情绪吗?“凡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坚信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和力量,做到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民心齐而民力举,事可成而业可兴。
  七
  “治国在于治吏,安邦在于安民”,民心稳才有社会稳。安民在于执政为民,心里装着民,凡事想着民,工作依靠民,一切为了民。
  八
  公道自在民心。领导者的一切活动都可归纳为理顺民心、凝聚民心、赢得民心的过程。干部的能力如何、作风怎样、实绩大小,都写在群众的心里。
  九
  荀子说:“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大到治国,小到管理一个地方,道理无大出入,富裕、和谐、繁荣的基础都在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王翔宇荐自《围城杂文》2006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