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伪作

作者:兴 辉 白深荣




  低劣的纸张,错别字连篇的书籍,我们称之为盗版书,亦可称为“伪书”。当然,“伪书”的广义还包括那种的的确确是真书,但却是东拼西凑在一起形成的书籍,书的内容自是好不到哪去,然而,这样的书,却大行于市,比如营销或成功学之类的书籍,正是这样的书。这样的伪书着实害人不浅,必须铲除这种现象。
  伪书的害处自不用说,在此想聊聊与此相近的一个话题——伪作。何为“伪作”,有何危害?我把它暂且分为两种:
  一是所作的文章是伪的。我们经常见到有这样的开头:“经不住XXX的多次催促,只得答应作下此文”,或是“早答应XXX要给他写篇文章,但工作繁忙,实在没时间来写,只好随便找些素材,凑成此文”,也有“说实在的,我对XXX方面真的一窍不通,XXX几番约稿,不得已勉强为之”……像这样类似的开头,相信每个人都见过不少。但是我想,这除了个别是作者的谦虚外,更多的是在作秀,以突出自己多么地受到重视,多么地伟大,好像非要让他写不可,实际上编辑早对他这种拖沓的作风不满,只是碍着面子不好说罢了。对于写文章的人,你可以认为自己不懂,怕说错,那就别硬撑着说出来让人笑。我总觉得,这类人之所以这么去写,多半是虚荣心在作怪,没有一颗安定的心,其实又是想露露面的,于是假借别人邀稿的名义。对于那种不写就觉得欠别人一个人情的人,写文章时就很难用心,是一种任务式的写法,这样做亦是为了提高知名度,但巧妙地在借感情说话。不论是其本来肚里就没“料”,还是有“料”未使出来、或未用心去使,都是对读者和约稿人的不尊重。因为这样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即知,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起的更多是反作用。
  像上面这样的情况,在这个社会中比比皆是,“超女”李宇春则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世界杯如火如荼的那段日子,李宇春在多家媒体的邀请下开专栏、开博客,谈的正是热点——足球。可是,抛开那小学生式的文笔不说,记流水帐也就罢了,却非得要在自己并不在行的足球上谈经论道,这可难为了读者和媒体。看着那文字,比听韩大嘴的足球解说还难受,别人好歹能不时蹦出来一两句经典语录,可在李宇春的专栏里,跳出那么一两句精彩的语句,却被曝出是从别处“抄”来的。这种“借法”,也马上遭来网友的痛骂:“不会足球也就算了,‘忽悠’起大家就不太好了。”实际上,名人有这样的败笔,而身边这样的实例就还少吗?只不过,我们的关注度没那么高而已。
  形成文字的,我们可以称为“伪作”。同样,各种会议上的讲话,不作准备,也没用心,却来个长篇大论,亦可说是“伪作”。这就是第二种“伪作”,这种比起第一种来,危害更大,因为这些能上台讲话的人,大凡不是领导即是专家,颇具影响力。
  我们常常会在会议上遭遇这样的现象:某领导,往往是当次会议“最大的领导”,轮到他发言时,他来一句“今天没有作准备,就随便讲几句吧”,谁知却像泄了洪的大堤一样,“滔滔江水,源源不绝”,让在场的听众“云里雾里”。不免嘀咕:不是说好了只讲几句吗?实际上,要是这位领导真的只讲了几句话而已,那么这算是真诚的。如果他是长篇大论地说,那么就难脱“伪作”的嫌疑。因为话说多了,就与自己之前所说的话相悖——食了言。要是说出来的话有实际意义倒好,要不就还毁他在听众心中的形象,还落个“伪作”的结果。
  再如,一些会议上的专家,因为请的人多了,有些会议因“重要性不够”,而没做准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此,“专家们”就操起了“小径”,走人了会场,倒是给了组织者面子,但却“忽悠”了在场的听众,实际上也“忽悠”了组织者。在陶瓷行业中,大大小小的论坛不断,但有些专家的作为真令主办方失望。记得有次参加行业内一个规格较高的论坛,有位演讲嘉宾,显然没作好准备就上台演讲。其实,走上讲坛,与他的专业、特长倒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位演讲嘉宾是设计出身的,让他讲陶瓷,也没有不对的。只不过,这位嘉宾却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讲了一大堆过时的“内行话”;然而,在场的每位都在陶瓷界呆了一段时间,这种启蒙教育,自是轮不着他来做。如果,他能换个思路,好好准备,将陶瓷与设计结合起来,讲出令人觉得新鲜、有听头的东西,那也不至于令人觉得烦躁。而他现场摆弄的资料,一看就知是网上下载的,“不懂装懂”算是小事,还来糊弄人就不对了。
  类似的“伪作”,多得满大街都是,这样子混下去,能长久吗?不能。不论是藏得多么的深,话说多了,总会漏出马脚的。人,出来混,还是诚实点好,虚伪的东西来多了,于人于己都是有愧的。“做人要厚道”,就是最好的忠告。
  [倪早菊荐自《陶城报》2006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