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乡间笔记

作者:一雁飞




  做主
  
  乡下大伯看电视每次看到“县新闻”时,总是将手里的遥控器不厌其烦地按来按去,尤其是遇到县长的镜头更甚。我不解,这不是故意损坏电视么?问其故。
  大伯答曰:咱这做主人的也就是运时候才能做得了他这个“仆人”的主,让他张嘴就张嘴,让他闭嘴就闭嘴。要是现在再不抓紧机会尝尝当家做主的滋味,哪里还有机会?
  
  换县长了
  
  二叔这几年养羊发了大财,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羊专家”。离村半里就能听到二叔的羊叫得欢。发了羊财的二叔便牛气地想联合乡亲们扩大养羊规模。
  可这次回家,二叔羊圈里一只羊也没有了,变成了鸡圈。我戏谑二叔:“怎么,‘养羊专家’变成‘养鸡专家’啦?”
  二叔叹曰:“新来的县长要建‘全国专业养鸡基地’,全县每家农户都要养鸡,不准养别的。”
  
  东海
  
  李老汉到城里儿子住的高档小区里享受了几天。回来后,便在自家大门东面的小水坑旁插了一块牌子:“东海”;在大门上也挂一大木牌:“邻龙苑”;院里小菜园的篱笆上也挂一块牌子:“玉菜园”;巴掌大的小院也改叫为“罗马广场”;通往堂屋的路叫什么“世纪大道”。
  
  缴费
  
  张三的儿子在县城上学。每个月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生活费和其它学校临时收取的费用。上个月儿子在要了生活费后又要了55元的校服费。后来,张三在和邻居的闲聊中得知校服费是40元,张三大怒。儿子这个月回来,张三狠一顿巴掌加鞋底:“你个小畜生以为我离县城远,就不知道校服费是多少啦?我让你小小年纪就学那些贪官给老子层层加码要钱!看我不打死你!你说那钱是吃了喝了还是交女朋友啦?”
  
  村村通
  
  春节回老家过年,一场大雪过后,村中的那条土路又变成了“泥浆路”,一时人来陷人,车来陷车。家家门口站着几个人随时准备着帮陷车的人推车。不自觉地问:报纸上不是说咱们这里早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了么?一人接口就骂娘:钱是早就年年收了,路是年年这样的“泥浆路”。要说报纸上的话,那都是哄鬼的,哪怕只有一个村子修了公路,也敢说村村通公路啊,反正上面一来人,只要领着去那个村里站站、看看、拍张照就行了。
  
  女娃好
  
  村子里这几年生的几乎全是女娃,只有几个男娃。奇怪的是生女娃的人家倒比生男娃的人家还扬眉吐气。我以为是计划生育在年轻一代中起了作用。不料一打听,连奶奶辈的也把女娃当成了宝:还是女娃好啊,将来大了好早点到南方打工挣钱,比男娃还强。
  想起杜甫的诗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无语;想起报纸上常常报道打工妹被迫沦为“小姐”或者自愿做“小姐”挣钱为父母看病为弟弟妹妹缴学费,更无语。我想大概是我的心底太灰暗了。
  
  狗倌
  
  一人养肉狗,村人皆戏称其为“狗官”。此人极认真地纠正道:“大错特错啊,我是‘狗倌’,不是‘狗官’。不信你看看我身上的人味多浓;没有一点人味的,那才叫‘狗官’!”
  
  县长的政绩
  
  全年共拒贿8人次,上缴烟12条,酒20瓶,折合人民币8888.88元。
  将“大众”换成了“奥迪”,全年节约维修经费5万元。
  妥善处理矿难善后事宜2起,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建造了高50层的县政府综合办公大楼——中国县政府第一楼。
  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中国首后狗尾草观赏节”。
  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出女娲是本县人民,并召开了规模空前的首后祭祀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