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寻找消失的“声音”

作者:傅一河




  近日,几个重庆人满大街小巷地搜集散落在民间各个角落的声音,用手机、MP3记录,复制到电脑上,刻成光碟,行之于世:解放碑钟声,朝天门码头汽笛声,修锑锅、磨剪刀、凉粉、凉面、酸辣粉的吆喝声,青蛙、蟋蟀大合唱,“关好门窗、防火防盗”的喊话声……这些熟悉的声音,串起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带来一种属于老重庆的乡愁。
  我认为,有些声音消失了可以找回来;而有的声音带给人无尽的悲哀,血与生命的代价不能化作有益的思考,这样的声音还能找回来,还能复制与再现吗?
  张志新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喉管被割断了。
  诗人控诉:“啤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马夤初的“声音”被扼杀,人口爆炸炸出13亿人。今天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与之有关系。货多掉价,人多命贱,劳动力优势拿不着最低工资,穷人进了医院无钱会被扔出来。
  举世公认的名著《随想录》,行世时居然删除了最辉煌的一篇“文革博物馆”。百岁老人想死而不得,想留文字不得在人间。这是什么事啊?
  丑恶的声音令人切齿。
  新疆克拉玛依大火燃起时一个声音高喊“让领导先走”,花朵般的学生及老师被烧死了。
  “把穷人赶出市中心!”
  “学费高了穷人的孩子才读得起书。”
  “房奴活该!”
  有贪官大言不惭:“你让我弄两提包白纸我不知道咋弄,让我弄两提包钱那可容易。”
  有庸吏杀气腾腾:“要坚决打击恶意讨薪。”——没有“恶意欠薪”,哪有“恶意讨薪”?不打击前者,却要严厉打击后者,这个官员的良心叫狗吃了?这种“声音”找骂,甚至欠揍。
  每个人都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个人发出过自己的声音吗?为了饭碗忍气吞声。
  灾难降临时,往往听不到“报警”声。
  强权肆虐时,甚至没有沉默权——你必须表态,必须与领导保持一致。
  闻一多当年有一首诗:“有一个字能点得着火,有一个字说出就是祸。那就是咱们的——中国!”声音存于民间,兴于民间。“不信东风唤不回。”
  [王翔宇荐自《精英博客》2006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