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晁若冰 遗书遗诗

作者:晁若冰




  建华同志:
  读了《叩问良知与正义》(载2006年2月15日《当代杂文》),颇多感慨。现在奇谈怪论多,“名人”也不例外,可惜提出“商榷”的文章太少了。见怪不怪,不怪才怪,如此下去就太可怕了。
  改了两首旧作,寄上一阅。“统计先生”喜欢采用“平均计算法”,诸如“人均收入”、“人均储蓄”、“人均住房面积”等等。但这种“计算法”掩盖不了两极分化贫富差别的客观现实。“统计先生”的用心可谓良苦,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再者,翻开某些报刊看看,满眼“文化新闻”。在某些记者的笔下,所谓“文化”新闻,只剩下“明星”的“隐私”了。制造文化垃圾,污染社会环境,一天到晚地炒,炒,炒!“文化”“艺术”栏目,不谈“文化”不谈“艺术”,满眼瞅着“明星”的“下半截”人生,可叹,可悲,可恨!如此种种,不说也罢,否则又有人说你“不满现实”了。
  信口开河,不知以为然否?近好!
  晁若冰抄
  2006年3月10日
  打油两首
  均富
  张家有财一千万,
  九个邻居穷光蛋;
  平均起来算一算,
  家家都是张百万。
  “数字先生”不简单
  算盘打得溜溜转!
  “文化”新闻
  当红影后婚外恋,
  情场名导结新欢,
  伟哥遇刺惊天下,
  伊妹出家上了山。
  追风记者多高手,
  热炒“文化”每一天!
  注:仿广告用语“享受每一天”。
  [邵建华荐自《当代杂文》2006年6月10日]
  荐稿人语:
  著名诗人、杂家晁若冰先生去世了!他那追求真理、叩问苍穹、讴歌正义、挞伐鬼魁的大量诗文,恰如涛涛江水永远冲刷大地,振撼人心……
  5月12日,我收到晁先生家属寄来的“讣告”称:若冰同志于5月6日上午55分去世,终年88岁。他1919年生于山东荷泽。1939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四川重庆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5年因国民党特务追捕,他离川奔赴解放区。1949年随军解放青岛,接管学校。1955年因“胡风案”牵连被关押一年。1957年被划为“极右派”。文革中又被打咸“叛徒”、“特务”。1979年平反后离休。
  像若冰这样一位全身心投入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产阶级这“三座大山”的革命者,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殊死斗争的共产党人,怎么也想不到在“东方虹、太阳升”的新中国,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接连遭受冤狱。
  晁若冰自身就在这血与火的炼狱中拍案而起了。他继续以手中的笔,遵循鲁迅先生的硬骨头精神,顽强地战斗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大旗下,继续发扬“民主与科学”的“五·四”精神,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而鼓与呼!为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以人为本”的宪政而呐喊了。
  他不怕把自己变作《木鱼》;敲白了头发/敲老了黄昏!他狠狠鞭挞《异化》:学叫,学咬,学爬/人虫,人兽,人渣!他在《鲁迅像前》得到启迪:鲁迅坦然一笑/历史总是这样/如果不被人骂/那就不是我了!
  晁若冰的诗文,正是学习鲁迅先生愤然而前行的革命文学的结晶,必然昭示后来人。
  “晁若冰”是一本大书。我读“晁若冰”,亦将愤然而前行!“科学与民主”的“五,四”精神不能丢。虽然有人妄图抹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