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思想碎片拾零

作者:于成玉




  □姜太公在他著作的《六韬》一书中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他主张国君要修德行仁,切不可为己而害民。中国古代历史一再证明,惟有如此,人民才能与国君同舟共济,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考,它们就愈让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每每温习康德留给后世的这句名言,总是感慨万千。人生于世,置身于广阔大地,放眼于幽深昊天,思及寰宇星辰,念及人类社会,只觉奥妙无穷,玄机无限。
  □当造假者财源滚滚而来而成为百万富翁事受荣华富贵的时候;当官员们因为造假而升了官并且面对人民质疑的目光而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时候,谁还有能力拯救这个造假的民族呢?
  □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朝庭重用外戚,王莽之姑姑王政君(前70~13年)系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汉宣帝时被选为宫女,后为大子刘所幸。刘嗣位为元帝,立政君为皇后,成帝嗣位尊为皇太后,哀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栽。”而王家几乎人人都飞黄腾达飞扬跋扈,骄奢淫逸,可谓“鸡鸣天上,犬吠云中也。”但惟独这个王莽,仍粗布陋衣,淡茶糙饭,“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因此,广被人们喷喷称赞。王莽后来位极人臣,然其谦恭、俭朴、忠诚、克己等种种美德仍丝毫未减当年。然而,后来王莽“翅膀”逐渐丰满,终于在朝野一片称颂声中露出其庐山真面目。他毒杀了十四岁的平帝,立二岁的孺子婴,自称假皇帝。这还嫌不够,最后干脆自己篡汉,做了十五年的皇帝。由此看来,一个人有时是天使,而有时则是魔鬼。难怪白居易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战国策·燕策》虽然载有“鱼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用来比喻双方不和,互相争执争斗,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但国人似乎永远也不明白:家内相争,外人得利;君子相争,小人得利;国内相争,外国得利的道理。于是,双方吵得面红耳赤难解难分,打得头破血流血肉横飞,斗得你死我活誓不两立,争得翻天覆地天昏地暗。到头来,自戕民族元气,自刎国家振兴。这就是中国人的愚昧!这就是中国人的哲学!这就是中国人的无奈就是中国人的悲剧!
  □不可逆转的是时间,不可吸用的是毒品,不可凌辱的是人格,不可贩卖的是诚信,不可买卖的是爱情,不可忘却的是亲情,不可毁弃的是承诺,不可聆听的是奉承,不可践踏的是民意,不可抛弃的是孝心。
  □诚然,世上假的东西也有美的和实用的。但除了有形的物质方面的假牙、假发、假肢等之类的外,恐怕绝大部分假的东西(包括无形的精神上的)都是为人们所厌恶和唾弃的。然而,在金钱的滋润下,在利益的驱动下,如今这假的东西不仅犹如庄周梦蝶的翅膀,纷纷扬扬,飘落于政治、经济、文化、学术、教育等等各个层面,而且还如花似玉地盘开在国人灵魂的深处。君不见,一些国人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面前,讲假话已经进到脸不红心不跳的境界,好像在从事一项伟大事业的吗?
  □在思想的森林里,倘若只有一种鸟的啼声在荡漾,即使动听婉转,那林中的气氛也是寂静无生气的。
  □历史老人早就告诉世人,一个乐此不疲地祈盼、制造、崇拜、歌颂伟人的民族,是永远也长不大的。
  □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公民本身。”倘若公民本身的公民意识始终处于睡眠状态,即使国家十分强大,其城市市容十分华丽,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本质上来说,一切贪官污吏都是愚蠢的。因为他们在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物交易”和“权色交易”的时候,虽然满足了自己一时的欲望,但首先付出的是自己的人格、良心、道德和灵魂,得不偿失。而做得不偿失的事,难道还不是愚蠢的吗?
  □本来对捍卫官场清正廉洁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三令五申”,却早已成了“卧床不起的老娘”。面对“屁股底下一座楼”、“嘴巴一顿一头牛”、“公帑出国遍地游”的“前腐后继”,除了年复一年地有气无力地嚷嚷“严禁、严禁”外,眼睁睁地瞅着腰粗拳头硬的“掌权者”,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而不能制止,毫无威信、威风和威力可言。
  [邸笑飞荐自《贵港日报》2006年4月24日/庞 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