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不结籽的空花

作者:刘兴雨




  也不知怎么回事,这两天,不结籽的空花这句话就一直在我脑海中转悠。跟着这句话,最近几天发生的许多事情也不时在脑海里翻腾。
  读者可能会问,不结籽的空花和这些事有什么联系呢?这还真得慢慢道来。
  最近刚刚逝去的歌手丛飞,他在自己患了绝症之后,几次拿出钱束,援助一些困难的大学生,让轻易不动情的国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可当记者问及被他资助过的学生,对他的捐助有什么感想时,有些人的回答简直让人伤心欲绝,有的说,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有的说,他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他们也不想想,他一个眼看要走向另一个世界的人,还用得着拿自己的血汗钱买什么名声吗?何况,他还有妻子女儿,他不知道多给她们留些钱好吗?难怪一些人气得直骂,丛飞拿钱养了一群白眼狼,认为丛飞这样做实在不值。
  比那些大学生更厉害也更令人心寒的是一位备选“三陪女”。说她备选,是因为她随时会走上那条路,只是由于一位“中关村神童”的无私援助,才没有走上而已,而这女人居然完全依赖于这位“中关村神童”,不思进取,贪得无厌,“神童”不但给她买了房子还供她弟弟念书,她自己整天养尊处优,像个贵夫人,最后,导致那个“神童”入不敷出,最后铤而走险,走上歧途。有人可能怀疑,那个“神童”是否对她有不良的图谋,天地良心,这位“神童”并没有个人的企图,那个女子主动投怀送抱,都遭到他的拒绝。
  我们的亚圣孟子曾主张人要有恻隐之心,并认为人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我们的这位“神童”动了恻隐之心,一动就不可收拾,让那位小女子捡尽便宜,不劳而获,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一个人一旦让他觉得不靠自己劳动也可以悠游岁月,很可能就养成他或她懒惰的恶习。就是父母对子女都不能供养一辈子,又怎么能利用人的恻隐之心,让人供养一辈子?没有恻隐之心不行,但把它发扬光大到没边没沿的程度,也不行。那样的结果,可能是因爱成害,既害被救助的人,也害自己。正所谓,给一把米是思,给一斗米是害也。
  这些事告诉我们,道德不是万能的,不仅道德不是万能的,许多东西都不是万能的。过去有一个时期,上上下下都相信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也就是相信阶级斗争万能,结果证明,它并不万能;后来人们吃了没有法治的亏,又以为法治万能,其实,许多东西光靠法治也无能为力。我们的思维中总有一个误区,总想找到一副包医百病的药,其实,这世界上,百病是有的,但包医百病的药却没有的。
  有些大是大非问题不解决,只是注意一些鸡毛蒜皮是不会解决根本问题的。如果一条船造得千疮百孔,船长、舵手又都不尽职尽贵,却只要求乘客之间互相救助,那是无济于事的。就像前些日子中央台报的一件事,一个男子为解救一个受难女子,自己被打成伤残,而在需要女子出庭作证时,她却不肯露面。不得已,他将那个忘恩负义的女子告上法庭。可那个女子也有苦衷,怕那些黑社会的打手对她报复。这时,我们不解决黑社会的问题,只去埋怨弱女子也是不行的。
  有些人以为感化可以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其实这是幻想。多数人可以被感化,可有些人那根神经已经死掉了,他们是不结籽的空花,尽管你用血汗浇灌它们,它们只是开着而已,不结籽,更不结果。谁不听这份邪,一定要以身伺虎,许多人都可以当前车之鉴。
  [闲话荐自《本溪日报》2006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