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诗歌大跃进

作者:李兴濂




  
  中国虽然是个诗国,但不是人人都会写诗。在大跃进的狂热中,不但高产卫星满天飞,土高炉遍地起,六亿神州也尽诗人。中国大地上又兴起了一个全民诗歌运动,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全都作起诗来,中国成了“诗的时代,诗的国家,诗的人民,诗的生活”。
  据当时报纸报道,江西省参加写作的有两百万人以上,写出四百多万篇诗。“写起文章信手来,如今工人成秀才,肚里文章千万篇,写得李白也发呆。”农民也不示弱,有人认为,农民不是秀才,不是举人,怎么能写文章?农民反驳说:“秀才举人能写不能做,我们能做又能写,他们是秀才,我们是天才!”四川省古兰县农村妇女罗怀英,过去连一个字也不认识,在大跃进中,她摆脱了文盲状态,写了四百多首诗。她在一首歌颂人民公社的诗中写道:“人民公社喜洋洋,妇女姊妹出灶房,娃娃猪儿有人管,妇女安心搞生产,风调雨顺好时年,幸福欢乐唱不完。”那时,社里有“红色诗墙”,每户有诗歌园地,树上悬挂“诗歌牌”。四川省叙永县是个30万人口的山区,出现了5万多个作家、诗人,创作诗歌达600万首以上。县区乡社出版了诗选,近百个农民诗人编印了诗集。天池乡6岁半的孩子蒋忠林还未上学,居然也会作诗。泸州专区文化检查团去检查时,这孩子当场提笔写诗:“太阳出来红又红,今年生产大不同,社员努力加油干,个个争取当英雄。”农民阮光辉刚刚脱离文盲,写诗近万首,他在诗中写道:“社会主义新时代,劳动人民登文台,挥笔写下豪壮语,一代诗风出口开。”在当时,“诗人之家”、“父子诗人”、“夫妻诗人”比比皆是。人们用诗来歌颂高产卫星、大食堂、军事化,大办人民公社时,农民许邦旭写诗赞道:“跃进山歌震九天,嫦娥听见思凡间,想到公社来报名,愿当社员不当仙。”
  在大跃进诗歌运动中,诗人郭沫若的诗兴也调动起来了,他与周扬编了《红旗歌谣》,还写了不少大跃进诗。在1958年7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郭沫若的一首诗《太阳问答》,其中写道:“感谢党呵感谢党,党是不落的红太阳。东风永把西风压,社会主义放光芒。鼓足干劲争上游,多快好省建天堂。红旗插遍全世界,红旗插在天顶上。”
  想当年,爱写诗的乾隆爷写了上万首诗,却一首也没流传下来。大跃进的所谓诗歌,无非是大话、空话、瞎话、昏话,顶多是顺口溜,与其说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还不如说是狂热的呓语,是对诗歌的亵渎!因此,它只能随着大跃进成为大跃退而告终,尽管江青后来搞小靳庄,想死灰复燃,也必然成为落花流水,烟飞灰灭的命运,成为笑柄。当我们今天回忆这段历史,仅仅是历史的一个笑料吗!
  [翟明荐自《凯迪网络》2005年6月23日/王青图]